近日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到2035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對此,在新京智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對此進行了解讀。

與會專家認為,實現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目標,仍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同時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有利於我國消費水準的提高,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目標,仍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教授王晉斌指出,公報指出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個目標實際上是總量概念,但要實現這個目標,經濟增長仍然是重要的的,必須要有經濟增長,如果沒有增長,其他東西都談不上。

但這經濟增長不是要死磕一個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有比較高品質的經濟增長,包括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也表示,設定這樣的目標,對我國每年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還是有非常大的壓力。這一指標的明確,就可以量化到每年的增長指標,以此看來,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目標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有利於消費提高

王晉斌指出,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如果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就會有比較好的消費基礎。因為這個群體有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如果他們收入提高了,很顯然會擴大消費。

馬亮也表示,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對老百姓生活而言也是意義重大。過去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和每人平均收入兩者背離是比較明顯的,它們雙方的提高並不能和諧共振。如果這兩者可以進一步接近,對老百姓的生活而言,會有較大提升。

同時,王晉斌指出,公報提到的共同富裕,實際上核心就是要實現鄉村振興。其實,城鄉差別、區域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我國一線城市基本已經接近或者達到國際一線城市水準,但農村還是差不少。所以,鄉村振興問題仍是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基礎工作。

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帶來的影響

馬亮指出,我國長期以來都堅持是發展中國家,一旦我們將來進入到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的時候,在對外交往方面,包括現在獲得國際組織的相關援助、關係交流方面,可能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巍指出,對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是今後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這個問題特別複雜。中國在經濟上到底是不是發展中國家,這是個技術層次的問題。像世界銀行有一些基本的標準,經濟學界也有一些基本的標準。從這個標準來看,目前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享受一些優惠待遇。

但是這種優惠的待遇是別的國家給予的,取決於別的國家承不承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這不完全依靠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