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就業方面取得的成就。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就業任務,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李忠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2016年到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目前累計已超過6000萬人。同時,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均保持在較低水準。
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從三次産業結構看,第三産業就業規模繼續擴大,2019年三産就業人員佔比47.4%,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個百分點。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就業比重進一步上升,2019年城鎮就業人員佔比57.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9個百分點。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增多,區域就業結構更趨均衡。
就業品質進一步提升。從勞動者素質看,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約1.7億人。從工資看,職工工資收入合理增長,2016年—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9.9%。從勞動權益保護看,2019年末,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同時,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保障水準逐步提高。
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2016年以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連年增長,總量已超過4000萬人,就業水準總體保持穩定。農民工的總量也在繼續擴大,2019年末,農民工總量超過2.9億人。對困難群體的幫扶也在加強,這期間,累計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超過250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00多萬人,分流安置鋼鐵、煤炭行業去産能職工120多萬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全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超過2900萬人,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就業政策服務體系豐富發展。連年制定出臺就業創業的綜合性文件,推出一系列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舉措,使得就業優先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目前每年為8000萬勞動者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為5000萬用人單位提供用工招聘的服務。
創業帶動就業能力顯著增強。“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新登記市場主體快速增加,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成為拉動就業增長的新引擎。
“下一步將進一步梳理總結‘十三五’時期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為做好‘十四五’時期的就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李忠説。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