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28日舉行發佈會,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于學軍介紹“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國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城鄉居民健康水準持續提高,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十三五”期間,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15年的29.3%降至2019年的28.4%,為新世紀以來最低水準。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穩步實施分級診療,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準,逐步優化全國層面高水準醫療資源的配置。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同步推進補償機制和運作機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穩步實施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準。2015年至2019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11張增長到6.30張,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22人增長到2.77人,註冊護士數從2.37人增長到3.18人。加快“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遠端醫療服務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運用資訊化技術優化服務流程,加快推動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就診導航、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超過50%。
健康扶貧成效顯著。實現832個貧困縣每個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其中10萬人口以上的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達到二級以上醫院服務能力,每個鄉鎮和每個行政村都有1個衛生院和衛生室並配備合格醫生,貧困群眾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能夠就近獲得及時診治。將全部貧困人口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三重保障範圍,同時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減輕醫療費用墊資負擔。堅持精準脫貧,實行分類施策,確保政策措施“精準到人、精準到病”,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採取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分類救治措施,為貧困人口提供救治服務。截至目前,已分類救治1900多萬人,基本實現了貧困患者“應治盡治、應保盡保”。貧困地區衛生環境和群眾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累計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戶脫貧。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加大重大傳染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免費向全體城鄉居民提供14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先後完成第四批、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累計覆蓋全國17.2%的縣(市、區)。完善以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死因監測、腫瘤登記為主體的慢性病監測體系。2019年我國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有序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從單獨兩孩再到全面兩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加強兒童保健和兒童疾病防治。制定健康兒童行動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創建工作。2019年全國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1.9%,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達到93.6%。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將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