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人民日報10月27日評論員文章:
向著治理現代化不斷邁進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答卷②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十三五”時期,我國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成了中國奇跡背後的“制勝密碼”,展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凝聚起制度自信的磅薄力量。
聚焦構建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立足提升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適時修改憲法,制定出臺監察法、網路安全法、疫苗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著眼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勇毅篤行,全面依法治國邁出重大步伐,社會治理精細化水準穩步提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現代化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5年砥礪奮進,“中國之治”之所以能夠開闢新境界,最根本的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推動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到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明確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不斷深化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把握,系統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這5年,“以人民為中心”繪就現代化治理的價值底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無論是簡政放權、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還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無論是完善産權保護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有恒産者有恒心”,還是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讓全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展現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這5年,“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構成現代化治理的深層邏輯,激發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強大力量。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穩經濟、促發展,戰疫情、鬥洪峰,化危機、應變局……“十三五”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推動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我們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制度優勢,經受住了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有國外學者評價:“中國制度所具有的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對全國資源的調動能力,是其他制度無法比擬的。”
國之興衰繫於制,民之安樂皆由治。5年改革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邁入新發展階段,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