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將到來。十九屆五中全會于10月26日至29日召開,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關乎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在經濟方面,“十四五”規劃將關注哪些重點方面?“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可能發生哪些變化?“十四五”時期如何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10月25日的經濟學家圈展望論壇上,多位專家圍繞“十四五”期間的經濟走勢、房地産、匯率、資本市場等方面進行了前瞻性解讀。
宏觀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潛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趨於緊張,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
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陽光資産管理首席戰略官邱曉華表示,從全球經濟來看,今年註定是衰退的一年,甚至是深度衰退。中國率先實現了經濟的復蘇,二季度GDP實現由負轉正,增長3.2%,主要得益於各項政策的有效以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面對疫情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更加有度,而且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
三季度,中國GDP增長4.9%,比二季度提高了1.7個百分點,四季度將會如何走?邱曉華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會恢復到6%左右,基本恢復到常態的增長區間。到三季度,工業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服務業大致恢復七成;從需求角度來看,投資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消費剛剛走出下降通道,還沒有恢復到常態,因此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會在消費進一步恢復的推動下,經濟得以繼續穩步恢復和增長。如果四季度GDP達到6%左右,中國GDP全年增速大致在2%略高一點的水準。
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會有更大的變化,“十四五”將明確發展的主線。邱曉華提出,從“十四五”開始,中國將進入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新”,首先體現在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品質,高品質發展將會成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徵,對速度的追求將進一步下降,對品質、效益的追求將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我國此時提出“雙迴圈”新格局,是要把國內市場的潛能進一步釋放出來,作為改革開放和政策調整的重要方面。這既是發展階段改變的需要,也是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我國進入到高品質發展階段,更需要把發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更需要把經濟安全建立在國內這一更大的支撐力基礎上。而且,國內市場是中國應對各種挑戰最有效的王牌,14億人口的大市場,足以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
邱曉華提出,從明年開始,我國將進入以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為追求的新階段,一個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新階段。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研究“十四五”和2035年中長期規劃,未來十五年將是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最重要的一個時間段。可以預期,一方面,疫情、地緣政治等變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另一方面變局又帶來了更大的機會,我們必須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要有一個更加紮實、更加努力奮鬥的新階段。
他認為,未來中國經濟要構築新的發展動力機制,要由地産市場推動轉向資本市場推動,要由外需拉動轉向內需驅動,要由要素推動轉向創新驅動,要把這三個新動力培植壯大好。
在産業變革方面,“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務院還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如今,創新産業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著重提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數字經濟已經到了發展的“高光時刻”,數字貨幣、數字資産、數字證券無處不在。哪個國家的數字化場景賽道、生態越完善,公司越多,數字化産業的深度、廣度越強,這個國家在股票市場中的位置就越充分,國家競爭力就越強,這個國家用數字化改變傳統産業的力度也越強。數字化之下的産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産業的垂直專業更加細分,一家公司只做最新、最小、最專業的一點,才可以適應市場變化,這也引發了産業的輕資産化。
房地産: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出現拐點 從數量轉向品質發展
房地産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住房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均設立了住房供應體系方面的內容。
“十四五”期間,房地産市場將會如何發展?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提出,2016年一系列房地産新政策實施以來,2019年是近年房地産表現最平穩的一年,但2019年年底出現了疫情,産生了巨大的外部衝擊,衝擊之後,2020年整體上在變化中趨於平穩。2020全年,商品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可能在3%-7%;時間上將是逐月邊際遞減性恢復態勢,各月各項指標恢復存在差異和波動性。
倪鵬飛預計,2021年房地産市場穩中趨降的概率較大。2021年和2020年相比,市場的需求會更大一些,但也有一些負面因素,例如房地産融資“三道紅線”。總體上來看,2021年房價增幅可能將繼續下降,銷售可能上升,投資增幅下降。另外,2021年風險將會增加,樓市風險整體仍比較大,房地産調控政策、宏觀經濟形勢等也存在不確定性。
從長期來看,倪鵬飛提出,在“十四五”期間,中國房地産市場可能會出現拐點。這一判斷是基於他此前做的一個研究,研究發現在2025年前後中國房地産市場將出現明顯的拐點,拐點包括房價保持平穩、銷售出現連續三年負增長、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放緩等體現,原因除了市場存量飽和之外,還有國家政策的堅決性。
“十四五”期間,中國房地産業發展模式也會有較大轉變,倪鵬飛表示,房地産將會從數量轉向品質發展,主要體現在智慧、綠色、多功能、品牌化。有幾個重點發展方向,一是舊房和老區改造,第二是小區房地産服務,第三是智慧房地産家居,第四是房地産專業服務。一些房地産龍頭企業已經開始了,在“十四五”期間由於數量的拐點到來,一定會倒逼開發企業轉向房地産開發以外的延伸産業,實際上這些産業非常豐富。
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是上市公司再造 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
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是金融體制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的重要部分。在資本市場方面,“十三五”規劃提出,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成為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幾項措施均已落地實施。
在“十四五”期間,中國資本市場將有何新的發展方向?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肇越提出,首先,“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將會是資本市場的內生力量。“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對於産業鏈結構調整的影響重點在於進口替代,打造高科技全産業鏈;另外,我國將積極擴大相關商品的內需,充分消化外需的減少,對於內需確實不大的商品將會進行供給側調整。
另外,先進生産力的代表將會是資本市場未來十年主要的産業方向;産業結構優化將成為未來的投資熱點;國際化也是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之一,前提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與房地産結合方面,資産證券化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肇越還提出了發展中國資本市場需要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一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要解決國債市場這一真正的瓶頸。他指出,中國債市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在於財政政策問題,目前的財政政策過度強調當年度的財政平衡,這導致財政政策實質上並沒有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而成為加劇經濟順週期波動的工具。應當改變財政預算思想,將年度預算平衡思想轉變為追求從財政預算的跨週期平衡,這樣可以在經濟低迷階段加大債務融資規模、加大財政支援、提升赤字,在經濟繁榮階段減少財政支出、壓低赤字率。
第二,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是上市公司再造,要降低企業負擔。肇越提出,重點在於“五險一金”改革,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中國的勞動力相關稅收居世界第二,勞務稅佔比45%。他建議,簡並現行的社保制度,合五險為一險;改革公積金制度,釋放經濟活力,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居民消費能力。
第三,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要先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國際經驗表明,從經濟實力到貨幣國際化還有幾十年的路,肇越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也還有幾十年的路。另外,貨幣國際化以鉅額的資本項下國際收支逆差為基礎。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無法承受巨量資金跨境流動的衝擊,金融市場更不具備承受巨量資金跨境流動衝擊的能力。
第四,資本市場的發展要處理好房地産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從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為原來的三倍,年均增速11.6%,但上證指數僅上漲28%,年均僅上漲2.5%,A股上漲嚴重滯後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在這十年間,中國房地産市場超高速膨脹,一線城市可比房價漲幅超過600%。肇越表示,現階段,房地産與資本市場的關係是“樓市不死,股市不活”。
關於外匯市場,“十三五”規劃提出健全利率、匯率市場決定機制。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今年,人民幣匯率圍繞7上下波動,近期出現一定升值。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人民幣最近的升值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疫情控制較好,還有中美逆差擴大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元貶值,經歷過3月份的金融動蕩後,隨著金融恐慌消退,人民幣升值。但總體上,人民幣匯率並未呈現出典型的升值週期。
管濤提出,匯率是一個資産價格,有漲有跌,不能把每次升值都作為一個週期,週期應該是持續一段時間、累計一定幅度。成熟貨幣的升貶值週期都持續數年,幅度在40%以上;從中國來看,1994年匯率並軌以後至2013年年底,人民幣有比較長的升值週期,2015年“811匯改”後的五年時間內人民幣開啟貶值週期,變化幅度將近20%。目前這一輪人民幣升值持續時間不到5個月,升值幅度7%,因此不能將其作為一個週期。基於未來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慎言人民幣匯率升值新週期。
管濤表示,“十四五”期間,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是在區域均衡合理後,大開大闔、大起大落的寬幅震蕩走勢。
一個基本的邏輯是,任何時候影響匯率升值和貶值因素通常是同步存在的。在均衡匯率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升貶會此消彼長,只是有時升值因素佔上風,有時貶值因素佔上風,要相信市場,沒有只跌不漲或只漲不跌的貨幣,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
在政策方面,管濤提出的建議是,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市場化改革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沒有“無痛”的匯率選擇,如果未來出現升值壓力,將會是老問題、新挑戰。
另外,要穩步推進金融雙向開放,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只有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起來之後,才有可能影響外部市場。還要持續加強市場的風險意識培育,如果出現順週期效應,會放大匯率的波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降低匯率波動的主動權掌握在市場,而不是完全靠政府,市場微觀主體要進一步樹立風險中性意識,建立財務紀律,管理外匯風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