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半個多世紀前,這首嘹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在中華大地廣為傳唱。

1950年10月19日,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戴正文、張國權、甘績華等11位司法行政系統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仍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被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

“這是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與我們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正面寫著‘和平萬歲’,背面落款為1953年10月25日……”老兵戴正文珍藏的這枚勳章,見證了那段金戈鐵馬的烽火歲月。

1949年,15歲的戴正文和姐姐瞞著家人,從湖南常德農村跑到城市去參軍,徵兵的工作人員問她“你為什麼要參軍”,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因為共産黨好!”1953年3月,戴正文從丹東赴朝,“很多人都是跟隨部隊去,我是打報告自願申請去,我不怕犧牲,只要國家號召的事,對國家有利的事,我都去!”

現年89歲的張國權,在1948年的夏天,做過相同的抉擇。在抗美援朝戰爭五次戰役時,張國權跟隨部隊趕赴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的時候,您20齣頭,還是新兵,上這麼大的戰場,沒害怕過嗎?”記者問。

“哪去想怕不怕啊!新兵不是看年齡,跟敵人實操實練地打一仗,就成了老兵。”張國權説。

“當時美軍的飛機一直在空中盤旋,炸彈好像跟著你跑,防空警報常響。大家都在想,為什麼美軍會有這麼多飛機?即便如此,也沒人退縮害怕。”在朝鮮戰場,美國空軍經常對志願軍的後方倉庫和鐵路交通狂轟濫炸。

入朝作戰初期,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困難,志願軍只能依靠從國內千辛萬苦運送到前線的物資。經常到中國丹東採買物資的戴正文和戰友們,一遇到敵機轟炸,就跑進樹林裏躲起來,敵機一走,又出來繼續趕路。甘績華和戰友們則是白天挖洞防空、晚上摸黑前行,常常一側是峭壁,另一側是懸崖。甘績華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走著走著,隊伍中就突然有人和車消失不見,餘下的人只顧悶頭往前衝……

有戰爭,就有犧牲,但戰士的信仰從未動搖過。“大家也不知道害怕和擔心,心中就一個原則——聽部隊的、聽黨的。我們除了對敵人的仇恨,沒有一絲恐懼,時刻準備著為國捐軀。”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志願軍戰士們不畏強敵、赴湯蹈火、捨生忘死、可歌可泣。抗美援朝戰爭留下的寶貴財富,成為中華兒女開創美好未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從朝鮮回國後,近30年時間裏,張國權都以“軍人”的角色堅守在各個重要崗位上,守護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寧。直至1981年,張國權調入司法部,先後在辦公廳行政處、基建辦和信訪處任職,1991年7月正式離職休養。回憶起在司法部工作期間的種種挑戰,張國權感慨:“只要一身正氣,把職責履行好,就沒有什麼困難能壓倒的。”

從朝鮮回來,戴正文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當了老師,1983年,調入司法部法制宣傳司工作。秉承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戴正文對工作飽含熱情,認真負責,將一腔熱血投入新中國的法治宣傳事業。退休後,戴正文取得了律師資格,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答疑解惑,繼續發揮著光和熱。

回國後,甘績華沒有選擇轉業,而是重新回到了學校。他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法律,從此與法為伴了近半個世紀。

“國家當時提出要進行經濟建設,還決定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把健全法製作為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緊迫任務。我很受觸動,也進一步堅定了投身法制建設的決心。”甘績華回憶道。

從人大法律系研究生畢業後,甘績華在北京政法學院、北京語言學院教過書,直至1983年4月,他被調到了司法部教育司。在這裡,甘績華先後擔任副司長、司長,親歷了法學教育艱難的恢復期。

“法治需要人來實現,而人則需要法學教育來培養。當時恢復全國的法學教育就是由司法部主管。恢復有很多困難,比如要恢復校舍、要從全國各地把法學人才招回來、要重新組織編排教材,當時法學界中老年教師都付出了很多。這條路走出來不容易,司法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甘績華語氣篤定。

在甘績華心裏,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投身法治建設則是為了富民強國。“這些年,我們從法‘制’走到了法‘治’,差的不是一個字,而是從建立一套法律制度到依法治國的轉變。抗美援朝使中國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依法治國則夯實了強國之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重溫魏巍筆下《誰是最可愛的人》,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戰爭遠去、硝煙散盡,往昔崢嶸歲月催人奮進。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將薪火相傳,譜寫出新的時代讚歌、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凝聚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