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海路街道老城蹚新路共建一個家

  圖為興海路街道依託“五網聯動”開展聯合檢查。

興海路街道地處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東北隅,建於1956年,是西寧市最早建置的街道辦事處之一,常住人口31239人,流動人口11580人。同時,興海路街道還是多民族聚居、多民族共處的歷史老街,有回、蒙古、藏、土、撒拉等十多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12.8%。

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興海路街道以小區改造和道路建設為載體,以重要單位和人口數量增加、居民素質提高為基礎,以河湟文化、特色餐飲發展為助力,迅速完成街道轉型升級,成為西寧市聞名的民族團結進步街、平安建設先進街和河湟文化美食街。

“成績的取得與我們持之以恒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密不可分。”近日,興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主任蔡慶文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興海路街道以基層黨建“微綜合體”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持續推進社區治理網格化、群眾化、聯動化,充分發揮“紅袖標”隊伍功能作用,走出了一條符合老城區實際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黨建“微綜合體”聚民心

湟水河畔黨支部通過收集梳理小區居民的意見建議,完成了對小區水費無人收取、下水堵塞、樓院樹木遮陽、僵屍車佔用公共通道、裝修噪聲污染等10多個問題的處理,化解矛盾糾紛20多起;木橋花園黨支部相繼解決了物業服務不到位、衛生清理不及時、鄰里糾紛等問題;興勝至誠黨支部利用“每日打卡一小時”解決了居民私裝地鎖影響消防通道等問題……

2019年,興海路街道黨工委根據小區數量和黨員分佈情況,在3個社區先後建成湟水河畔、木橋、興勝至誠等19個基層黨建“微綜合體”,創新推動“21X”組織體系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即“街道+社區”兩級黨組織主導,“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共同發力,“工會+共青團+婦聯+‘五級聯動’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兩新’組織”等X個黨群參與。

“基層黨建‘微綜合體’將基層黨組織延伸到小區,通過創新服務方式為民解憂,打通了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蔡慶文説。

以湟水河畔黨支部為例,該支部有居民黨員11人、支部委員3人,支部書記由居民黨員鄧佩顯擔任,其他兩名委員分別由社區委員和物業黨員擔任。租用一套住宅作為辦公用房,內部按照“家+驛站”的理念,劃分出接待室、談心室、會議室、書吧等,以“紅色黨建+七彩服務網”為黨建品牌,“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居民管理委員會+樓棟長+黨群中心戶”等“五微一體”成員凝聚起了微力量。

鄧佩顯介紹,黨支部明確“331”服務法,即3分鐘反饋、30分鐘解決、一週協商,在小區共建起一個家,不斷紮實推進為民服務工作。

網格化管理消除隱患

今年3月31日,興海路街道尕寺巷社區第五網格網格長施燕、紅袖標隊員李淑萍和馬海霞在七一西路3號院巡邏排查時,發現一家隱藏在居民樓裏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初步了解該場所存在嚴重的食品和消防安全隱患,立即將此事及時上報街道綜治中心。街道第一時間協調安監、城管、食藥等部門啟動“聯動+”治理行動,檢查發現該場所存在嚴重食品和消防安全隱患,執法人員當即對小作坊進行處罰,並依法取締。

興海路街道按照易管理、快服務、人員熟、情況明等標準,將轄區分為18個網格,選擇優秀社區工作者擔任網格長,網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和專人負責制,建立資訊報送制度、社情通報制度、資訊員獎懲制度以及定人、定崗、定格、定責的公示制度。同時,街道人員聯點下沉到網格,指導網格長開展法律宣傳、政策講解、戒毒康復、糾紛調解、重點對象管控等基礎工作。

為提升街道層面社會治理水準,興海路街道由綜治部門牽頭派出所、消防、安監、城管、市場監督等部門,開展“五網聯動”治理行動。他們對轄區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綜合研判分析,制定方案,明確分工,理清責任,聯合施策;對轄區行業或場所進行聯合檢查,現場督辦,排除隱患;對居民的煩心事鬧心事,共同會診聯合解決;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理。

“紅袖標”參與群防群治

在興海路街道,不時可以看到身穿統一馬甲、臂戴紅袖標的居民,他們在路面巡邏,勸導不文明行為。

説起“紅袖標”隊伍的發展,興海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冶成侃侃而談:“2014年,我剛到街道工作時,發現小區裏賦閒老人多,於是就發動他們參與巡邏,成為治安防控的‘眼睛’,當時叫陽光老人守護隊。目前每個社區都有一支‘紅袖標’隊伍,每支50人,全由居民自願參加。現在西寧已全面推開‘紅袖標’隊伍建設。”

隨著時間推移,“紅袖標”隊伍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包括社區日常巡邏和關注、排查、預防、解決各樓院的安全隱患、居民訴求、社會治安等重點問題,是群眾身邊的宣傳員、治安員、調解員和服務員,成為一支重要的群防群治力量。“紅袖標一戴上,就是一種威懾,別人想要違法犯罪可能就不敢了。”尕寺巷社區“紅袖標”隊員、77歲的回族阿娘喇秀英老人説。

除了人防外,興海路街道還加大技防力量,累計安裝監控101處,高清探頭399個,與單位、社區、企業、商鋪形成技術防控網路,打造“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切實提高居民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