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通信兵在一次反擊戰中,用報話機為炮兵指示射擊目標。本版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進行5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穩定了朝鮮戰局,迫使敵軍接受停戰談判。在此期間,志願軍通信官兵發揚光榮傳統,戰勝通信裝備落後、技術人員奇缺以及敵機狂轟濫炸等重重困難,浴血奮戰,創造了許多獨特的通信方法,完成了通信聯絡任務。

報話機打起了啞謎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第118師在雲山東側的玉女峰、兩水洞及溫井進行的戰鬥,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第一次戰役,我軍主要趁敵分兵冒進之際,集中主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制止敵進攻。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得知我第39軍已經包圍了進佔雲山的美騎兵第1師第5、第8團時,立即決定以第39軍為主,殲滅美騎兵第1師為這次戰役的主要任務。彭德懷認為,要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我其他軍務必更加猛烈地攻擊自己當面之敵,能殲滅的要堅決殲滅,殲滅不了的,也要緊緊地咬住敵人,使之不得增援雲山。彭德懷向參謀長解方交代了他的意圖,並令其迅速下達命令。

解方受命後,立即起草電報,但只寫了幾個字就擱筆了。戰機稍縱即逝,這樣緊急的命令,用無線電報下達已經來不及了,而有線電話又不通,解方決定親自用短波報話機與各軍指揮員通話。他對著話筒説:“我講老吳他們的事,你們明白嗎?”對方都回答説:“明白,請講。”解參謀長接著説:“他們的工作是主要的。你們務必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完成的要堅決完成,完不成的也不能放手,決不能給‘胖子’添麻煩。明白嗎?”對方都回答:“明白,請放心!”完全用暗語説不明白,用明語又怕泄密,解方採用這種“打啞謎”的辦法,用隱蔽的語言下達了彭德懷的命令。通信內容涉及部隊番號時,就用“老吳”“老李”“胖子”等指揮員的姓名或“雅號”來代替,涉及地名時就用“離‘老吳’東面或者西面多少裏”來代替,達到了番號及地名保密的目的。

命令下達完只用了幾分鐘。各軍堅決執行這一命令,迅速發起猛攻,打了出師朝鮮的第一個大勝仗。

“隱身”直插 暗語傳令

第一次戰役後,志願軍通信官兵認識到無線電通信要提高時效及加強保密,必須充分完善無線電暗語通信。於是編制了新的暗語和代號,使密語內容由原來20多條增加到200多條。為了加強保密,在戰術範圍使用地名代號,在戰役範圍則採用地圖坐標加密的辦法,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無線電信號通信。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戰役的西線反擊作戰中,在德川、寧遠之戰獲勝後,為乘勢而上,儘快形成合圍之勢,彭德懷緊急電令第38軍以主力向軍隅裏方向進攻,以一部向軍隅裏以南的三所裏進攻,迂迴堵擊軍隅裏、價川逃敵。

從德川到三所裏至少140華里,受領任務的第113師雖已人困馬乏,卻依舊急速前行。敵機頻繁臨空偵察,若按慣例走走藏藏或是晝伏夜出,便無法按時到達三所裏。第113師決定利用部隊深入敵縱深後方、敵機不易辨別敵我的條件,丟掉偽裝,輕裝前行。同時,為防止被美軍無線電技術監聽、暴露行軍意圖,遭到敵人圍攻和轟炸,第113師關閉了電臺,實施無線電通信靜默。第113師日夜兼程,終於在28日晨趕到三所裏地區,順利完成了直插任務。

該師到達三所裏地區後,立即架起無線電報話機與志願軍司令部電臺聯絡。一接通,他們就向志願軍司令部發了3條暗語:“我師已進至三所裏”“敵企圖經三所裏向南撤退”“請示我師任務”。彭德懷看到後,斷定截斷敵退路是這次戰役獲勝的關鍵,於是採取了越級指揮的果斷措施,使用無線電通信向第113師下達命令:“要你部堅決截斷敵退路”,整個聯絡過程不到5分鐘。與該師聯絡結束後,志願軍司令部即與第38軍軍部溝通聯絡,通報了第113師的情況,並要求軍主力迅速向該師靠攏,通信聯絡也只用了幾分鐘。彭德懷對這次戰役中通信聯絡保障很滿意。解方在總結這次戰役經驗時説:“這次戰役的勝利,從指揮意義上講,無線電信號通信(又叫無線電暗語通信)起了重要作用。”

疾馳的“救火車”

在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中,有一種通信保障方式被形象地比作“救火車”式通信。所謂“救火車”式工作方法,即工作過程如同救火車在大街上奔跑,全線開綠燈,誰也不能阻攔。

1951年1月25日開始,敵人趁我軍休整及補給困難之際,再次向中朝軍隊發起全線進攻。我軍組成東西兩線戰役集團,東線由鄧華副司令員指揮,于1951年2月11日開始實施戰役反擊。發起反擊當天,彭德懷定下決心:擬令東線戰役集團先打橫城之敵,後打砥平裏之敵。他要徵求鄧華的意見,而此時,志願軍司令部對下有線電話不通,無線電話因戰役反擊未打響不能使用,電報又長又急,按正常程式拍發來不及。於是,志願軍司令部通信處根據解方指示採用了“救火車”式工作方法來解決。從彭德懷發電,到鄧華“同意彭總決心”的回電,整個過程未超過30分鐘,保證了戰役命令的及時下達。

埋地天線發出神奇電波

戰略相持階段,坑道發揮了巨大作用。當表面陣地被敵人佔領,我軍退守坑道時,通信聯絡主要靠步談機,其最大困難是天線的架設問題。志願軍通信官兵創造了埋地天線,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

1952年6月中旬,當敵人攻佔我190.8高地陣地時,我第39軍一個班的戰鬥人員被圍困在坑道內,後面部隊以為坑道內沒有我們的人,不準備奪取該陣地。退守坑道的這個班有1部步談機,正當大家情緒低落,喪失突圍的信心時,步談機員徐福才沉著冷靜地説:“大家不要急,我想辦法與上面聯絡!”經過多次嘗試,他將天線埋入地下,與外界恢復了聯絡。後面部隊立即反擊,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8晝夜,最終奪回陣地,救出被困人員。

這是志願軍通信兵首創的經驗:即在我表面陣地被敵佔領後,步談機天線不出坑道口,依然能與上級指揮機關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志願軍司令部通信處得知此情況後,專門召開座談會,寫出專題總結發給各軍遵照執行。

至於為什麼在坑道內天線埋地還能溝通聯絡,不但通信處的同志不理解,就連北京的技術專家也不敢相信。坑道通信的經驗在前線全面推廣後,專家們又經過反覆研究探討,才從科學理論上找到了答案。

1952年春,彭德懷在志願軍總部的一次會議上指出:“朝鮮打仗,一是打後勤,一是打通信。”彭德懷的評價使全體通信官兵受到很大的鼓舞。抗美援朝戰爭中,通信官兵機智果敢,群策群力,確保了作戰指揮的順暢聯絡,也積累了十分寶貴的通信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