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9月28日訊(記者魏敏)一座座黛瓦白墻的小樓,一條環繞在綠地中靜靜流淌的小河,一排排嶄新的健身活動器材,還有小樓旁邊統一的配套車位,讓黃橋村這座只有500多戶的小村落,即有江南民居的傳統特色又透露著現代居住小區的精緻與品質。
松江區黃橋村集中居住區規劃沙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9月27日,“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路傳播活動採訪團來到上海松江區鄉村振興示範村-黃橋村,走訪最美的“上海新農村”。
黃橋村地處上海市浦南“三農”工作試驗區核心區,村域面積約3.29平方公里,位於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是傳統純農地區。2018年2月,黃橋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和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村。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黃橋村農村宅基地改革項目分兩期進行,一期64戶示範項目,于2019年12月交付農戶,目前入住率已達70%。黃橋村黨組支書記張永強説,”改革初期,村民並不十分情況,搬進新居,住得舒服,也就笑口常開了。“二期集中居住區七個組團共涉及到395戶90棟房屋,已開挖並完成地基澆築的有83棟,二期宅基地面積為91平方米和84.2平方米,建築面積分別有204平方米和186平方米兩類,將在2021年春節前交房。
張永強介紹説:“改建前,村裏的房子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年久失修,房子本身的品質也不好,冬冷夏熱,設施不齊全,年輕人都不願意居住在這裡,現在條件好了,連小孩子都回來住了。“目前,黃橋村農村宅基地改革配套設施規劃包含: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社區服務站、中心衛生室、文體活動室、村民大食堂、便民超市、老人助餐點、幸福老人村等居民配套服務設施。農民的住房條件將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標準更高,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也更加便捷。整體上,與原來的村莊相比,農民集中居住的小區現代化程度將明顯提升。
黃橋村村民家中實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黃橋村全村域平移,新型農民社區初見雛形。改革後,預計黃橋村實際減量建設用地9.21公頃、減量28%,宅基地減量5.42公頃、減量31.99%。宅基地減量的面積以村民建房補助的形式獎勵,戶均約20萬元,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認同感。張永強表示,已經有期他村子來學習經驗,並準備複製黃橋村的改革模式。
傍晚的黃橋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黃橋村一角,小孩與鴨子同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與此同時,黃橋村正在開發建設新型産業園,規劃佔地面積68.5畝,項目總投資初步估算約8億元。黃橋高科技園項目將以68.5畝地塊為首期開發用地,未來將延伸至地塊東面100畝,著力打造成為融合科技創新與都市文創的研發創新園。
黃橋高科技園將以産業發展帶動村鎮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實現集體資産的保值、增值。項目將以銷售部分物業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集體經濟的發展,以高科技産業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實現泖港鎮集體資産、農民集體利益的保值、增值,為鄉村振興注入産業新動力。
掃描二維碼 體驗全景新聞
【責任編輯: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