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的廣富林被稱為“上海之根”,這塊歷史遺址的發掘和保護,使長三角區域的古文明脈絡更佳清晰。
9月27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潮涌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在上海松江進行,當天下午走進廣富林文化遺址,這處遺址位於松江新城北部,總佔地面積約850畝。
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已正式開放 徐程 圖
松江區介紹,廣富林文化遺址是經考古發現的上海29處遺址中內容最豐富、最具保護與開發價值的古文化遺址,也被稱為“上海之根“。
早在195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文物普查中獲悉,廣富林村民在開挖河道時,發現了很多古陶片,經調查,確定為重要古文化遺址。2006年,在環太湖地區考古學術研討會上,經專家論證正式確定了廣富林文化的命名。2013年,廣富林文化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內景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
廣富林文化遺址有著深遠的古文化脈絡,依次為約6000年前的崧澤文化、約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約4000年前的廣富林文化、約3500年前的馬橋文化。
正因此,廣富林文化被認為上承良渚、下接馬橋,透過此文化遺址,可以一覽上海綿延6000年的城市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曾是良渚文化分佈範圍東緣的一處聚落,而良渚文化則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史前文明發展的高峰。
廣富林古遺址展示館內的展品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
關於廣富林文化遺址開發保護項目,啟動於2009年。經過10年建設,該遺址于2018年6月對外試運作,以考古遺址保護區為核心,突顯農耕生態文化,展現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
如今,在廣富林遺址內,收建了少量蘇浙徽的古建築,主要作為展示空間,同時也符合廣富林和松江具有移民之地的歷史特徵。
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現已正式開放。
廣富林文化遺址內的一處建築 徐程 圖
松江區介紹,整個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考古發現陶罐半埋在泥土中的樣子,分為了三個罐體以及五片陶片。
展示館的結構很獨特,設計中巧妙地把五片陶片統一為同一大小的圓穹頂,陶罐為多曲面,陶片為雙曲面,內部採用異型鋼結構網架體系作為主體結構。走入展館內,設有正廳和“文明之源”“城市之光”“歷史之脈”三個獨立展廳,展覽以“上海之根”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