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十三五期間,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我國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設完成,從疾馳的復興號高鐵到成功首飛的C919大飛機,從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到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從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到量子通信不斷取得重大進展……重大工程建設不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進一步推動動能轉換、促進結構優化和補齊發展短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從28日開始,中國之聲推出特別報道《超級工程閃耀“十三五”》,28日推出《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從1994年到今天,北斗系統用20多年走完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40多年的發展之路。“十三五”期間,北斗建設邁上新臺階。最近兩年半時間,我們創造了18箭30星的世界衛星導航系統星座組網發射的奇跡。
今年6月23日,搭載著北斗三號系統第30顆全球組網衛星,也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順利升空,中國的北斗瞬間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運作,全球定位精度優於10米。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標誌著北斗系統實現了“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是我國從航太大國邁向航太強國的堅實一步。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系統穩定性、功能全面性不斷提升。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導航與時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柏渝:北斗一號的服務範圍是我國及周邊地區,北斗二號就擴大到亞太地區了,北斗三號它就能夠覆蓋全球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的精度服務進度是逐步提高的。
此前,國外的衛星導航系統大多由中圓軌道衛星構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獨創性採用三種不同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佈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説,這一設計既能為全球提供普遍服務,又能體現我們的特色服務。
謝軍:(中國衛星導航系統)採用混合星座實際上是對整個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體系是貢獻了中國的方案,貢獻了中國人的智慧。
十三五時期,北斗三號所有的核心器部件已經全部實現自主可控、100%國産化,北斗已經和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等世界成熟衛星導航系統並肩而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我認為在服務功能上我們是最強大的,因為我們是整體設計的。在服務性能定位性能上,目前我們和GPS是相當的,在亞太地區可能比GPS略好。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楊元喜:從深空到深海,我們在不同層次的空間都可能有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資訊源,這是未來我們要建設的一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