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36.2%——這是2019年數字經濟在我國GDP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與不斷增長的數字相對應的,是其帶來的深刻變革。從移動支付、直播電商到共用出行、工業互聯……“十三五”期間,一大批數字技術應用走進現實,潛移默化地滲透進生産生活。數字經濟加快推進,為國內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添亮色。

出門前,一鍵點單預約早餐、點擊手機共用出行;上班時,使用線上軟體遠端開會、依據智慧系統跟進工作進度……這是當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最新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

從電信普遍服務、4G大規模普及到5G商用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間,網路基礎建設加快發展、提速降費持續推進,夯實了數字基礎、降低了數字門檻。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突破,智慧化生産方式演進升級,平臺經濟迅速崛起,數字技術形成強大的創新活力,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

快速發展的同時,數字經濟也發生著結構性變化。

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1.5%和51.1%,産業數字化增加值佔數字經濟比重達80.2%,製造業成為數字經濟“主戰場”。

移動政務、智慧城市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全面實施,數字技術催生的新模式、新業態等,都成為脫貧攻堅戰的“新利器”……變革向更廣闊領域延伸。

“‘數字中國’已不僅是經濟概念,而是滲透在社會發展的每個環節。”工信部資訊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説,面向未來,要發揮數字經濟的引領作用,加強戰略規劃,加大研發攻關,加快應用融合,讓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更多新優勢,讓我們在數字時代的競爭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