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改造後的廣州北京路步行街近日開街,在5G等新技術的助力下,北京路煥發新活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秋明 攝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2016年以來,廣東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砥礪奮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一道道“加試題”的重重考驗,廣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奮力衝刺。廣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奮鬥姿態書寫出一份高分答卷。
穩紮穩打夯實基本盤,迎難而上開啟新動能
“十三五”時期,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廣東堅持“穩”字當頭,及時採取措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總量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107671.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同年,佛山成為廣東第三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城市。
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廣東的産業結構也逐步優化,新動能彰顯實力。
2019年,廣東一、二、三産業比重調整為4.0:40.5:55.5,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5.3%。新增減稅降費超過3000億元。
“十三五”時期,産業體系相對完備的廣東,正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援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大迴圈的新格局。
——出臺廣東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以“灣區通”工程為抓手,大力推動三地規則銜接。
——出臺外貿高品質發展32項措施,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2019年廣東對歐盟、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0.7%和4.9%。
——出臺實施促進消費的29項措施,2019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664.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
——著力增強市場活力,2019年廣東新登記市場主體221萬戶、總量超1200萬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3家。
——落實“促進就業九條”,2019年廣東城鎮新增就業1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5%,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19年,廣東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014元,比上年增長8.9%。
經濟穩,企業強,就業廣,在面對今年疫情的衝擊下,廣東經濟因為有實力更顯韌勁和底氣。今年以來,廣東上下一心迎難而上,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上半年廣東經濟運作情況顯示,上半年,廣東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好轉,形成一條經濟數據回升曲線。
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49234.20億元,同比下降2.5%。與第一季度相比,廣東經濟在第二季度開始逐步恢復,第一和第三産業同時呈現小幅增長。
廣東高科技企業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圖為深圳比亞迪進行“雲軌”列車運作調試 新華社發
高品質發展穩步邁進,創新活力不斷注入
廣東經濟的健康發展依靠什麼?唯有創新才能走向進步,缺失創新動力勢必寸步難行。
“十三五”時期,廣東堅持向高品質發展邁進,核心就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由此迸發出蓬勃活力,取得了眾多的創新成果和持續的穩步增長。
聚焦“六大工程”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廣東著力提升製造業能級和水準,培育新一代資訊技術、綠色石化、智慧家電、汽車製造等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2019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3616.10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先進製造業增長5.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0.4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6.3%;高技術製造業增長7.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6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2.0%,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增強。
做強做優珠江東岸電子資訊産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帶。湛江巴斯夫、深圳華星光電11代線、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茂名丙烷脫氫、廣汽豐田四廠五廠、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等重大項目正在加速發展和積極推進中。
廣東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廣東正高起點培育戰略性産業集群。今年,省政府出臺實施《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意見》,立足於“穩”重點培育壯大新一代電子資訊、綠色石化、智慧家電、汽車産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體與資訊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著眼于“進”加快培育發展半導體與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智慧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資訊、前沿新材料、新能源、鐳射與增材製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2019年,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首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5萬家。今年上半年,廣東工業領域,中高端行業發展快於平均水準。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表示,“十三五”時期,廣東在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新經濟領域比如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更可喜的是,廣東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在都市圈的融合以及打造産業網際網路等領域也走出了廣東模式,培育出一批高品質的産業平臺。同時,在製造業的産業鏈和供應鏈的重組和重構方面,廣東在“十三五”期間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局良好,已初見雛形。而這也是即將開啟的“十四五”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高度重視扶貧開發,貢獻脫貧廣東經驗
經濟向高品質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十三五”時期,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第一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率先開展精準扶貧探索。2016年以來,廣東累計近160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創造了解決相對貧困的廣東經驗。
距離2020年年底只有3個月時間,9月10日,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廣州召開視頻會,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等形勢,會議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在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抓好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要落實好五大責任——市縣鎮村主體責任、掛牌督戰工作責任、對口幫扶責任、行業部門責任、定點扶貧責任。地市一級黨委、政府要全面部署和定期督導檢查,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鎮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落實包村包戶幫扶工作機制,村“兩委”幫扶責任人要精準落實到戶、到人。
9月15日下午,廣州地鐵“消費扶貧號”專列首發儀式在廣州地鐵三號線廈滘車輛段舉行。在豐收時節、消費旺季到來之際,這個看似小小的舉動背後有著大大的深意。
原來,廣東一直都把消費扶貧作為推動産業扶貧、增收脫貧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全面打造全産業鏈消費扶貧的廣東模式,“政企引領、全民參與”,將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産品交易市場打造成永不落幕的交易市場,吸引1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以及21個地市,共1200多個産品展銷。
“消費扶貧號”專設8列“消費扶貧號”品牌列車,全域進行視頻宣傳,高速高效向粵港澳大灣區市民推介,全方位展示消費扶貧形象,帶動更多市民企業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對接貧困地區産品和服務。
助力脫貧攻堅,政府採購同樣有力有效。廣東省財政廳就聯合了廣東省扶貧辦、供銷社建設了廣東政府採購扶貧館,實現廣東省內貧困村及對口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地區農副産品線上展示、網上交易、物流跟蹤、産品追溯等一站式聚合功能。採購步驟也比較簡便,只需登錄、選購下單、簽訂合同、供貨和驗收、支付貨款5步便可完成全部操作。
織密社會保障網路,建設“大救助”體系
扶貧從廣義來説也是一種社會保障工程。近年來,廣東出臺了《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關於加強廣東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等文件,編密織實兜底保障安全網。
這個安全網的核心就是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全面銜接。推動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政策雙向銜接,符合低保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納入低保,實行應保盡保;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應全部納入建檔立卡範圍,實行應扶盡扶。完善扶貧對象簡化審批功能,將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産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員納入農村低保兜底保障。
從這個安全網出發,社會救助制度迎來改革創新和重大突破。率先從重“物質救助”向“物質救助+服務保障”並重轉變,部署開展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服務,建立健全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委託照料護理協議四方簽約、第三方照料護理監管機制等;將支出型貧困、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救助範圍,率先建立主動申報激勵機制;將財産核查標準上限提高為原來的4倍,明確低收入家庭中的特殊殘疾人可單獨納入低保。
此外,廣東還率先統籌推進“大救助”體系建設,明確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措施。率先明確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9項制度和社會力量參與作為社會救助的基本內容,構建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自身困境兒童、家庭困境兒童、安全困境兒童和臨時困境兒童等不同類型兒童基本生活保障也提出新要求,逐步建立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分類保障制度。
2016-2020年,廣東低保標準從5640元/人年提高到8544元/人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低保最低標準從4020元/人年提高到6384元/人年。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
“十三五”時期,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廣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十四五”,廣東全省上下必將繼續凝心聚力共謀發展,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經典案例】
華為:用技術創新變革千行百業
2020華為HDC開發者大會的互動體驗區內,一批參會嘉賓正在智慧屏AI健身應用的指導下“手舞足蹈”,該應用載有瑜伽、健身、廣場舞等課程,AI攝像頭開啟後,能智慧識別人體骨骼、矯正運動姿態,猶如私人教練實時指導。大會現場,華為最新的創新應用成果展示讓參會嘉賓應接不暇,興致勃勃地體驗了一把華為生態下的智慧生活“硬核科技”。
對於華為而言,創新是一場“長跑”。時間指針撥回2014年,當時的華為首次躋身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Inbrandte百強名單,成為第一家進入該榜單的中國內地品牌。2015年,華為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部。隨後五年間,華為創新的腳步越跑越快,在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為5580萬部,首次超過三星,在出貨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銷售商。
華為在創新領域碩果纍纍,得益於其對研發的持續投入。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與開發。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1317億元,營收佔比15.3%,同比增長29.70%,在過去十年累計投入研發的費用超過6000億元。
如今,華為在中國企業發明專利授權含量位居第一位。2019年,華為專利數量達8.5萬件,達到行業領先水準,且90%以上為發明專利,在研發能力方面具備競爭優勢。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共有21571項5G標準專利申請,華為以3147項排名第一,中興通訊2561項排名第三。
手機終端只是華為的發展賽道之一,對於未來,華為有更加宏偉的創新圖景——“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即充分利用5G、雲、AI、計算等技術進行融合創新,以“智慧互聯”為基礎,通過萬物互聯新模式,為給城市、企業和千行百業帶來徹底的變革和升級。
連樟村的佳美達玩具公司“扶貧車間”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志文 攝
連樟村:産業支撐貧困村“破繭成蝶”
以前連樟村裏就業機會不多,我們只能到外地去打工。現在村裏有了加工廠,我們可以就近上班,工廠待遇還不錯,連隔壁村都有不少村民來我們這打工。”在廣東清遠連樟村,佳美達玩具公司連樟加工車間組長馮彩霞回憶這幾年連樟村的變化,感觸良多。
連樟村地處廣東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東南部,曾是省定貧困村、遠近聞名的“空心村”,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2000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打贏脫貧攻堅戰,産業扶貧是關鍵。過去五年間,連樟村從實際出發,創新思路,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加快推進扶貧産業開發工作,切實推進貧困戶脫貧致富以及壯大村集體經濟。
一方面,連樟村創新推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與攜手當地龍頭企業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使有勞力的貧困戶家庭成員既享受分紅收入,還學到種植技術,獲得務工收入。另一方面,連樟村加大力度興辦扶貧車間推進轉移就業。通過辦好“造血型”項目,貧困戶在家門口洗腳上田,有了長期穩定務工收入。
馮彩霞所在的佳美達玩具公司就是産業扶貧的最好例證。在2017年6月之前,扶貧車間所在地還是一個閒置的校舍。後來,連樟村結合“萬企扶萬村”扶貧行動,籌措50萬元,建成佳美達玩具公司連樟加工點。該車間總員工高峰期超過100人,月工資收入最高達到3000元以上。
2019年,連樟村貧困戶54戶130人,貧困戶家庭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632.83元,有勞力貧困戶家庭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491.77元。連樟村也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數據説】
2016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達到7.95萬億元。2019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達107671.07億元。
2019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3616.10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從2016年49.3%提高到2019年的56.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從2016年的27.6%提高到2019年的32.0%。
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從2016年的2.56%提升到2019年的2.88%。
2016年廣東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30296元。2019年,廣東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014元。
廣東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分配收入分別由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增至2019年的48118元、188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