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51個創始國承諾通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維護和平,避免子孫後代再次重蹈兩次世界大戰的覆轍。

75年後的今天,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多邊政治舞臺,聯合國始終致力於解決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借多邊之力謀人類福祉。

多邊主義是不變的主流

回望聯合國成立以來的75年,國際多邊合作的主流從未改變。作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從成立之初的51個創始國發展到如今的193個會員國,始終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也是國際社會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

“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保護人權、編纂和發展國際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聯合國憲章》所言,聯合國構成了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外交學院外交學系副教授牛仲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牛仲君指出,從普遍性角度來看,聯合國193個會員國雖然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背景,但都能在聯合國框架內共同討論、開展合作。從有效性角度來看,聯合國的相關機制既推動大國之間的合作,又為中小國家提供發聲平臺,兼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和發展理念。“由此可見,聯合國是國際多邊合作的引領者,國際社會需要聯合國這樣的多邊合作機制與平臺。”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75年之後,聯合國仍是世界多邊主義的重要基石,多邊主義仍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援在眾多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多邊主義,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具有全球性質,這也凸顯出多邊體系的重要性。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只有通過多邊治理和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才能夠應對全球挑戰。聯合國需要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強化多邊機制,使聯合國能有效滿足各國人民的需求和願望。

呼籲更普遍的團結合作

近年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呈現抬頭之勢,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給國際秩序及全球治理體系造成嚴重衝擊。面對挑戰,聯合國始終將推進多邊主義作為工作重點,呼籲國際社會保持團結與合作。

從今年1月1日起,聯合國在全球發起紀念聯合國成立75週年的對話活動,鼓勵跨邊界、跨部門和跨代際的支援者參與其中,討論全球合作對於建設更美好未來的作用。

“在個別西方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思潮甚至接連‘退群’的背景下,此次活動表明聯合國開始號召更多組織、更多人群參與全球合作,在更大範圍推行其普遍性。”牛仲君説。

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國際社會看到踐行多邊主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年7月,在參加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高級別會議時,古特雷斯指出,我們需要網路化的多邊主義和包容性的多邊主義,一方面推動聯合國及其機構、國際金融機構、區域組織和其他方面加強聯繫,開展更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民間社會、企業、基金會、研究團體和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疫情發生之後,聯合國及其下屬的世衛組織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為醫療條件薄弱、面臨糧食危機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及時推送資訊,以正能量消除個別國家借疫情搞污名化的負面影響;號召大國之間開展國際合作等。”牛仲君指出,這些行動都有助於維護國際團結以及多邊體制的權威性有效性。

中國的支援不可或缺

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忠實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了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併發表重要講話,宣佈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援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對聯合國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政治領域,中國主張並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聯合國內部團結;在發展領域,中國提前完成多個千年發展目標,積極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安全領域,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在環保領域,中國堅定支援和落實《巴黎協定》,踐行減排承諾。疫情發生之後,中國還向世界多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援助,幫助它們抗擊疫情。這都體現出中國對聯合國事業以及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援。”牛仲君説。

中國的擔當與貢獻獲得了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古特雷斯曾多次盛讚中國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他認為,對於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全球挑戰,我們要給出全球答案,這就是為什麼多邊主義如此重要的原因。而從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挑戰的角度出發,中國對多邊主義的支援不可或缺。

“中國維護了多邊主義體系的健康與活力。”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也認為,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對多邊主義一貫且強有力的支援,對聯合國來説是一場“久旱後的及時雨”,對世界安全、穩定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