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抬頭,陡峭的山峰橫在面前;一轉眼,山腳處一條湍急的河水奔涌而下。若不是這條寬達四五米的水泥路供我立身,望著面前這山,看著腳下這水,我一定會雙腿發軟!
這是橫臥在粵北山脈深處的小村落——廣東省陽山縣青蓮鎮南塘村下轄的孫屋村。長期以來,這個村落被大山鎖著,被河水圍著。村裏的人,要想走出村來,要麼擺渡過江,要麼攀岩翻山。一逢河裏漲水,小船無法過江,只能望水興嘆。而要翻山,就要上那條挂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尺多寬的山道。
這條山道,人走人懼,羊走羊怕。村民們要把自家的農産帶出山去換回生活所需的物品,只好背著竹簍,攀走這條挂壁險道。落雨路滑,若不注意,所背的物品跌落懸崖,被湍急的河水沖走。弄不好,連人帶物都會跌下崖去。祖祖輩輩的孫屋村人,多麼想有一條能讓他們昂首挺胸走出大山的好路啊!
對許多貧困地區來説,窮就窮在沒有出山的路!難怪有人説,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交通建設,全國鐵路通車里程、全國公路總里程極大提升。近二十年間,中央財政投入大筆資金,建設和改造鄉村公路。打開電視機,總會聽到哪條高速鐵路營運了,哪條高速公路通車了,哪個隧道貫通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在廣闊的中華大地鋪展開來。
此行,我來探訪孫屋村的村民,去尋訪修建這條挂山公路的築路人。
2016年,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粵北山區的貧困縣——陽山縣,結成了幫扶對子,一批年輕幹部來到陽山縣。其中,青蓮鎮南塘村就是黃埔區對口幫扶陽山縣的三十五個村之一。
南塘村下轄的孫屋村,貧困程度更深。村子裏的姑娘一個個嫁到山外,外面的姑娘卻沒人願意嫁進來。駐村幹部説,進駐這個村,一個難題就是路,進山的路!要從這絕壁上鑿出一條路來,談何容易?國家的規劃資金有限,孫屋、何屋、馬屋三個自然村落,修路資金需要靠他們幾家對口扶貧的單位想辦法籌措。聽了駐村幹部的彙報後,幾家單位的領導一致決定: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從各自有限的經費中擠出這筆錢來。無論多難,也要儘快把這條給村民帶來希望的道路修通!
很快,築路資金落實了。2017年11月,這座陡峭的山崖上,響起了“轟轟”的炸崖開山的放炮聲。住在南塘村村部的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梁小瑾,把鋪蓋搬到了孫屋村。村裏的村民們,也紛紛扛起工具上了工地。
開山的炮聲,在峭壁上此起彼伏。炮聲裏,挂山的路面在一寸寸拓展,一點點延伸。兩百多個日日夜夜,在拓路者緊張的奮戰中過去了。他們硬是在這陡峭的岩壁上,開出了一條寬達四五米,長達四公里的挂山公路來!
通車的那一天,村子裏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都涌出來。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面對這條寬廣的水泥公路,止不住落下淚來……
路修通後,這個貧困村的情況,在悄然地發生變化。種桑養蠶,是這個村子的傳統産業。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運輸費用高,收蠶繭的商人不願進村,總是賣不出好價錢。如今,汽車開進村來了,蠶繭價錢自然上去了,許多村民擴大了種桑養蠶規模。
一走進村子,只見河邊一塊塊田壟裏,成片成片的桑樹。正是盛夏,葉片綠得滴翠,放眼望去,一片翠綠,實在可愛!我跟著一位養蠶的村民,走進他養蠶的屋子。只見佔據整個地面的養蠶架上,鋪著綠油油的一層桑葉。桑葉上,爬滿正在食葉片的蠶蟲。主人指著屋頂的一根根木梁,告訴我:蠶蟲到了要吐絲結繭的時候,就都爬上木梁了。到時,木樑上就會吊滿白白的蠶繭。
傳統産業發展了。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村民們又開拓出多種致富的門路。他們利用河灣、山坡等有利資源,成規模地餵養雞、鴨、鵝、豬、羊。在村口,我們碰到村裏的脫貧戶孫水海,他信心滿滿地對我們説:“我要把家裏的養殖業做大,賺更多的錢。把房子建好,讓老人過上好日子,讓小孩接受好教育,提高生活水準。”
離開孫屋這個小村落,我沿著這條新修的鄉村大道走出。面對聳立的高山,放眼遠去的河水,我的心裏無限感慨:國道興,村路暢。孫屋村的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