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獨角獸能走多遠 房地産交易平臺“貝殼找房”一週前在紐約交易所敲響上市鐘,標誌著又一隻中國“獨角獸”奔向國際市場。這類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初創公司,向來是投資市場的寵兒。但就在兩個月前,另一隻中國獨角獸瑞幸咖啡剛走完短短13個月的上市之路。這家曾有“中國星巴克”之稱的年輕企業,在不到三年時間裏完成了從誕生到上市,再因造假醜聞而黯然退市的歷程。

根據胡潤研究院本月發佈的全球獨角獸榜單,全球586家獨角獸企業中八成來自中美兩國,美國以233家小幅領先中國的227家,但中國獨角獸的整體估值高於美國。全球10大獨角獸中有6隻來自中國,最近宣佈上市計劃的螞蟻集團以1萬億元人民幣估值蟬聯第一。

中美這兩家全球最大獨角獸工廠,在行業、創新和投資模式上都大相徑庭,造就了迥然不同的生態圈。美國獨角獸主要集中在企業服務領域,而中國獨角獸更多來自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行業。研究機構CBInsights的數據顯示,美國初創公司從成立到躋身獨角獸平均需要6.07年,而中國只要4.72年。

聯合辦公空間品牌優客工場創辦人毛大慶表示,中國獨角獸的快速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政府從2014年起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催生大量初創公司,其中不少創業者是1985年至1991年中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年輕人,他們普遍學歷較高,也有創新意願和熱情。

新加坡管理大學資訊系統學院副教授朱飛達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令面向消費者的企業更容易發展壯大,這也促使不少初創企業通過複製商業模式快速擴張。除了巨大的消費群體,中國創投市場快速發展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好的融資環境。積極投資獨角獸的不僅有紅杉資本等老牌投資機構,也包括阿裏和騰訊等科技巨頭。騰訊目前共投資52家獨角獸,阿裏則有25家,投資規模遠超谷歌、微軟和蘋果等美國同行。

不過,蜂擁而至的資本必然伴隨著估值泡沫,從共用單車企業的大起大落,再到P2P借貸平臺集體爆雷,一批獨角獸快速涌現又消失,折射出市場的扭曲與不成熟。

位於廣東的全童科教公司正為是否接納資本感到糾結。該公司總裁林文坦言,資本加持無疑對推動公司發展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創始人們也為此進行過多番討論。“最理想的情況是有志同道合的投資人理解並支援我們的事業,不過多干涉辦學和管理方針。但在什麼都追求快回報的時代,這樣的投資人只怕是可遇不可求。”(作者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