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騎著觀光自行車的遊客。 本文圖片 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孫湛 圖
義勒力特嘎查位於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西北9公里處,嘎查共552戶,總人口1872人,蒙古族人口約佔80%。是當地較為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傳統山村。
直到2015年,義勒力特嘎查還是個每人平均年收入僅有7500元的經濟薄弱村。通過文化旅遊等方式,不到5年時間,義勒力特嘎查不僅讓村民收入翻番,讓貧困戶全部脫貧,還打造出了自己的旅遊品牌,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小鎮”。
嘎查圍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發展理念和“興安有機部落、塞外浪漫花鄉”的設計概念,以産業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旅遊為功能,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農區變景區、農園變樂園、産品變商品,努力把旅遊業培育發展成為主導産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撐産業,打造了一個融“秀麗山水、人文景觀、休閒觀光、民族風俗、農耕體驗、綠色産業、親子實踐、度假康養”于一體的特色旅遊村寨。創新“合作社+農戶”、入股分紅方式,提供就業崗位50多個,輻射帶動一系列的文化旅遊産品帶動了嘎查經濟和近300戶村民的收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義勒力特嘎查獲評了“全國文明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全國生態文化村”“自治區級生態宜居示範村”等稱號,並於2019年7月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義勒力特是蒙古語,漢語譯為“勝利”。而這五年的變化,正是在述説著嘎查脫貧攻堅的“勝利”。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辛天喜站在自家的自行車隊裏。
辛天喜是內蒙古烏蘭浩特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村)的村民,家裏的二三十畝地曾是一家三口主要的經濟來源,看天吃飯,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兩萬元左右。農閒時他也會在周邊城鎮打打零工,但一年到頭,所有收入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萬塊錢。
依託嘎查的旅遊發展,辛天喜從燒烤攤做起,雖然經歷了前期的低谷期,但現在一切已經轉好,除了燒烤攤等小食外,辛天喜還擁有著自己的自行車行,以供遊客們租用。以2020年的端午假期為例,他3天就賺了1.2萬元。如今,他的年收入能達到10萬。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義勒力特孔雀園負責人周海燕。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遊客在孔雀大院外拍照留念。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工作人員在餵養孔雀。
周海燕于2011年成立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合作社,將南方孔雀引進到北方,通過畜養繁殖和手工藝品加工,幫助當地貧困戶就業增收,2019年合作社收入239萬元,今年以來已幫助95戶貧困戶就業。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陳愛平在自家的民宿內。
義勒力特的發展也吸引了在外的遊子返鄉。2019年8月,陳愛平離開生活工作了20年的城市北京,回到故鄉義勒力特。之前一直在北京從事藝術工作的陳愛平,回到小鎮後,將家裏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一餐一宿一輩子”,他想讓更多的人在田園生活中尋找詩和遠方。像陳愛平這樣的人才返鄉創業,提高了當地民宿的標準,而且他們見多識廣,善於和年輕人打交道,善用網際網路行銷,管理得也非常好。這讓嘎查又有了足夠的信心在接下來打造民宿一條街。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義勒力特嘎查黨支部書記白雙龍站在“開心果園”的葫蘆藤下。
2015年,白雙龍當選義勒力特嘎查黨支部書記時,義勒力特嘎查並不富裕,500多戶村民大都以種地為生,靠天吃飯。嘎查每人平均土地僅3.7畝,全村有89戶共有180名貧困人口。當地森林覆蓋率達46%,全年禁牧,村民僅依靠傳統農業收入低,長期摘不掉貧困村的“帽子”。
2020年8月,內蒙古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在開心果園內遊玩的遊客。
依託義勒力特嘎查的區位優勢,白雙龍開始因地制宜做“旅遊+”,按照“農區變景區、農園變樂園、農産品變紀念品”的思路,嘎查鄉村旅遊業得到快速發展,特色民宿、孔雀園、開心農場等旅遊項目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