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

——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黃坤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思想旗幟和精神旗幟。經黨中央批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已經面向海內外出版發行。這部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立足“兩個大局”、推進“兩個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連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發展脈絡、主要內容,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權威、最系統、最鮮活的原著原典。

研讀這部重要著作,體悟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理論和實踐,感受深切的是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蘊含其中的精髓要義、思想風範,最為鮮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歷史自覺、問題導向、鬥爭精神、天下情懷。這幾個方面貫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管黨治黨、治國理政、大國外交的全過程,貫通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各方面,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理論創造、實踐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體現。

人民至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靠人民開創歷史偉業,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對人民懷有真摯感情和強烈責任感的人民領袖,無論是在基層、地方工作,還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終把人民挂在心頭、念在心裏。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刻體會到“人民”二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也是治國理政的出發點、落腳點。從這個意義上,這一思想的實質就是“人民至上論”“人民幸福論”。

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執政興邦的根本價值取向。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為中國共産黨人的永恒課題和終身課題,強調“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無論是推進健康中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建設,還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習近平總書記都對人民利益盡心盡責,對百姓冷暖念茲在茲,彰顯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擔當,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摯情懷。

把一切依靠人民作為創造歷史偉業的根本動力源泉。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當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歸根結底都是人民創造的。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鮮明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須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在新時代的奮鬥進程中,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夠取得決定性進展,面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能夠成功應對,疫情防控鬥爭能夠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就是因為我們黨真心尊崇人民、真誠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戰勝的磅薄力量。

崇高信仰,就是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矢志不移為理想信念而奮鬥。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的政治靈魂、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是激勵人們矢志奮鬥的不竭動力。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切感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信念,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標識和政治底色,這一思想通篇閃耀著理想的光芒、真理的力量,彰顯著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崇高追求和遠大抱負。

這種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篤信堅守,堅定不移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指引中國穿破黑暗、迎來光明、創造輝煌的指路明燈。2018年,我們黨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表重要講話,宣示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信仰信念,展現黨和人民志不改、道不變的意志決心。堅守本原才能信之彌堅,發展創新才能行穩致遠。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理論創造,不僅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氣,而且感受到挺立潮頭、引領時代的蓬勃朝氣;不僅感受到對馬克思主義的洞察和昇華,也感受到理論與實踐在當代中國的相互激蕩。這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富有理論定力、實踐偉力、時代魅力的根源所在。

這種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體現在對方向道路的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革命理想高於天。對共産主義、社會主義理想的高揚和堅守,是貫穿黨的創新理論的一條紅線。在黨的十九大後新進兩委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勇於把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幾年來,我們黨緊緊圍繞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新氣象,著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開啟了改革開放再出發新征程,打開了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出更加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國人民的“四個自信”更加篤定昂揚。

歷史自覺,就是深刻洞察“兩個大局”,牢牢掌握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主動性。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是不斷認識把握歷史規律,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自覺在歷史潮流中認清方位、明確方向、把握主動。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切感到這一思想始終站在歷史活動實踐主體的高度,汲取中華五千多年文明賦予的深沉歷史積澱和歷史智慧,蘊含著對強黨之路、強國之路、復興之路的深刻認知,彰顯著深邃的歷史觀照、深厚的歷史情懷、強烈的歷史擔當。

這是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自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黨的創新理論中具有引領作用、標誌性意義的重大命題。這一命題深入洞察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及其背後的歷史規律,深刻闡明當今時代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彰顯了我們黨傳承中華文明、投身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找到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這幾年,國際國內形勢深入演變,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鮮明指出要胸懷“兩個大局”,將其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進一步揭示了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所經歷的歷史進程。在“兩個大局”交織奔涌的歷史洪流中,只要堅定目標信心、科學識變應變,就一定能抓住歷史機遇、實現歷史躍升。

這是勇於自我革命、以百年風華正茂引領韆鞦偉業的高度自覺。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踏遍革命故地、紅色熱土,反覆叮囑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必須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向全黨全國人民鮮明昭示了中國共産黨是從光榮歷史中走來的黨,更是自覺擔當歷史責任、矢志完成歷史使命的黨。可以説,以鐵的意志、鐵的紀律推進黨的革命性鍛造,持續革新國家的面貌、社會的面貌,是對9100多萬黨員、14億中國人民的責任,也是對無數革命先輩、民族先驅、古聖先賢的歷史交代。正因為堅持這樣的自覺和擔當,我們推進“兩個革命”的意志不可動搖,步伐永不停歇。

問題導向,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真抓實幹,在直面矛盾、破解難題中砥礪前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事業發展的磨刀石。新時代的開創、新思想的産生,本身就是在紮根現實土壤、回應實踐需求、回答時代課題中實現的。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切感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由實踐檢驗的科學態度,善於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學方法,感到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為我們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迎難而上破解問題樹立了光輝典範。

問題導向體現為求真務實、實踐第一的科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産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無論是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論斷,還是作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大部署,無論是推進精準扶貧脫貧的政策方略,還是要求在制度建設上補短板、強弱項,都來自於對“實事”清醒而全面的認識,對“求是”堅定而執著的追求,對“變”與“不變”的精準把握,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唯實務實的思想品格和直面矛盾的政治勇氣。正是在“實踐—認識—實踐”持續深化的過程中,在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黨的創新理論彰顯出巨大的現實解釋力和實踐引領力。

問題導向體現為苦幹實幹、攻堅克難的擔當作為。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為官避事平生恥,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堅決堅毅的黨性和人民性,以“為黨和國家長遠計、為子孫後代萬世謀”的責任擔當,推進一系列大事要事,攻克一系列難題難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持之以恒糾“四風”、刮骨療毒反腐敗,啃下貧中之貧“硬骨頭”,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知行合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抓實幹,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們黨就一定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造更多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偉大業績。

鬥爭精神,就是把握事物本質、增強鬥爭意識,以自覺的鬥爭實踐打開新天地、奪取新勝利。鬥爭是事物發展和實踐創新的實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運動的對立統一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就是承認矛盾的客觀性、普遍性,適應社會發展、矛盾運動的內在趨勢和要求,主動作為推動事業前進躍升。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切感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實踐進程和時代特徵的深刻洞悉,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自覺運用,深切感到深沉厚重的憂患意識、風雨不動的戰略定力、頑強不屈的鬥爭意志。

以強烈的憂患意識保持政治清醒、應對風險挑戰。我們黨生於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於憂患。從“進京趕考”“跳出歷史週期率”,到防範重蹈蘇東劇變覆轍,再到警惕“四種危險”“四大考驗”,我們黨始終保持對危險風險的憂患警覺。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歷史辯證法,揭示了鬥爭的客觀現實性、歷史必然性,是對全黨的諄諄告誡、對全體人民的深刻警醒。

以英勇無畏的鬥爭姿態戰勝艱難險阻、磨礪精神意志。建黨近百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就是與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不懈鬥爭的歷史,就是在鬥爭中錘鍊鋼鐵意志、昇華民族精神的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重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為全黨指明瞭鬥爭的方向方法,而且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發揚鬥爭精神,就是敢於挺身而出、迎難而上,骨頭要硬、本領要高,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鬥爭精神體現在戰時、也體現在平時,要以奮發有為、拼搏奮鬥的姿態立足崗位、幹事創業,眾志成城守護和創造美好生活。

天下情懷,就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作為有著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歷來有著協和萬邦、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胸襟和情懷。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世界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願望,新時代中國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新作為、新擔當。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深切感到對世界大勢的深刻洞察、對人類命運的真誠關切,深切感到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大黨大國領袖,以為人類謀發展、為世界謀大同的高遠境界,創造性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時代之問,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時代之變。當今世界正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愈演愈烈,霸權思維、霸淩行徑變本加厲,氣候變化、戰亂恐襲、饑荒疫情等風險日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懷,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的鮮明立場,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美好願景,匯聚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最大公約數。這些重要理念,傳承發揚了中華文明“天下大同”的思想精華,超越了一些人奉行的零和博弈和對抗性思維,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鮮明旗幟。

以合作共贏增進人類福祉、惠及世界人民。當有的國家熱衷於退群、關門、建墻的時候,中國高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旗幟,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推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拓展自貿區建設、完善外商投資法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國際場合鮮明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歡迎搭乘中國發展快車”,“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等等。在全球抗疫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推動國際合作,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倡議,中國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援幫助,為攜手抗擊疫情作出了中國貢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功、必修課。要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領會精髓要義,緊密聯繫實際,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把握和推進新時代偉大實踐結合起來,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精心組織理論宣傳普及,深化理論研究闡釋,講清楚科學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創新開展對外傳播,更好傳遞中國理念、中國聲音。要提高政治能力、強化政治擔當,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轉化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事業發展的能力和水準,全力投身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