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這兩年,廣東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發展的步子一直邁得很大。一進村,記者就聽到了水泥攪拌機和吊車作業時的轟隆聲。同在村裏的小廣場,與施工設備幾步之遙的便是廣東著名雕塑家許鴻飛的代表作。藍天白雲與火熱鄉村,讓這些雕塑更增添了幾分別樣美感。
村民陸秀媚家中製作的甜酒,在村裏頗有些名氣。在英德市打拼了20年的她,2018年選擇回到家鄉。“以前在市裏租店面賣童裝,這幾年受網店衝擊,壓力不小。聽説連樟變化大,機會多,就想回來看看。”陸秀媚坦言。
陸秀媚逐步接手家中的甜酒生意,她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冬天擺攤賣5元一碗的甜酒,其他時候賣特産,遊客多的時候每月都有好幾千元收入。家裏剛剛蓋起的4層小樓正在裝修,陸秀媚目前最大的願望是在外打工的兩個孩子也能回到連樟村,開個農家樂。
在人口不多的連樟村,外來媳婦馮彩霞是個知名人物。村裏的玩具工廠建成投産之後,以前在外打工的馮彩霞回到連樟村,負責工廠的日常管理工作。
“我是看著這個廠子從二三十人到現在的100多人,基本上一週左右阿姨們就能熟練組裝玩具了。按件計酬,早上七點半打卡上班,晚上五點半下班,每個工人每個月能拿到2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工資,跟在城裏打工沒什麼兩樣。”馮彩霞説,在家門口就有工廠可以打工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夏日的連樟村,“碧月西瓜”長勢喜人,益腎子苗和麻竹筍利潤可觀。作為英德特産的茶葉種植在現代農業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老茶新種”,這個位於粵北山區的小村子,是廣東挖掘鄉村經濟潛力,培育鄉村造血功能的最好縮影。破解城鄉二元化難題是個大命題,習慣了與時間賽跑的廣東,在新賽道上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位列中國八大菜係之一的粵菜一直是一道金字招牌,行走世界的廣東僑胞們讓這一“五滋”“六味”俱佳的菜係得以享譽世界。在廣府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的廣東韶關,大菜係與小縣城的碰撞,讓當地奔向小康的奮鬥路上滿是馨香。
新豐縣地處韶關南部,橫亙境內的青雲山脈和九連山脈讓這裡山青、林茂、水美。過去,廚師在這個粵北縣城地位不高。成天與灶臺和油煙相伴、收入不高、不夠體面,一度讓粵菜師傅這個行當對年輕人失去了吸引力。
“當年高中畢業剛入行時,感覺這個行業地位不高,更談不上什麼職業榮譽感。”新豐縣恒勝客家大院廚師長潘晨輝入行20多年了,但他展示給記者的中式烹調師3級技能資格證卻是嶄新的,這得益於廣東2018年以來大力推進的粵菜師傅工程。
起火、顛勺、爆炒、出鍋,幾分鐘的時間,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福祿壽”便出鍋了。放下炒勺的潘晨輝告訴記者,粵菜師傅工程不僅讓廚師這一行業更加正規化,發展路徑更加明晰,也讓這一行業的收入待遇有了不小的提高。“職稱現在就是衡量我們工資的重要標準之一。”從新豐縣60名應試者中以第8名的成績脫穎而出考取了高級職業資格證的潘晨輝説,考證後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增加了兩三千塊,收入不比在城裏打工差。
籍貫新豐的中國烹飪大師朱強明告訴記者,經歷了從賣藝人到文化人的轉變,自己對於小康的理解是希望每個人不光能吃好穿好,更要懂得養生,有時間旅遊。
一位位出身鄉村的粵菜師傅的背後,是廣東正在徐徐展開的,以高品質就業和精準扶貧為引的鄉村振興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