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磯夕照,是江蘇南京四十八景之一。今年83歲的付庭錦是土生土長的燕子磯人,幼年十里長河的景象至今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之中。

江蘇南京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居民 付庭錦:我們那時候一個村上就在那吃水。那個小魚,在水裏淘米,那個魚都朝你面上跑。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鄉鎮企業的興起,燕子磯地區陸陸續續開辦起近200家化工企業,年産值超過三百億,稅收三十多億。然而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

南京化工廠退休職工 孔玲:到處是污水,然後空氣也不好。化工廠門前的那個溝,就是北十里長溝,水的顏色幾乎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什麼顏色都有。

化工企業交織城中村,環境污染加上臨江的砂石場、物流園,長江沿岸污水橫流,滿目瘡痍。黨的十八大之後,南京市"壯士斷腕",下決心還燕子磯一個青山綠水的未來。

江蘇南京燕子磯新城規劃拓展部部長 陳智敏:我們是踐行了習總書記提出來的“兩山”理論,要從生態環境的保護角度,把100余家的生産型的小的工業企業,以及沙場、倉儲、物流、碼頭,進行了全部的關停和搬遷。整個濱江岸線大概有8公里長,生産型的岸線已經全部轉變為生活型的岸線跟生態型的休閒岸線。

黑臭河道、五彩河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燕子磯百里風光帶。市民休閒公園建起來了,156個片區進行了雨污分流,一批現代服務業企業陸續在此落戶,10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正啟動建設,地鐵、過江通道構成的"六橫六縱"交通網初見雛形,新城規劃人口30萬,是現在的2倍。燕子磯也從一個人人想逃離的"重污染區",變成了宜居宜業的城市新熱點。

南京化工廠退休職工 孔玲:白鷺都來了,可以説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環境。

江蘇南京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居民 付庭錦:祖國的變化,感覺真是了不起,濱江大道,南京市風景區一流,不得了。

燕子磯的水清了,鳥來了,人笑了。而在南京江寧區的湯山,這裡的人們在一座廢棄的礦山上,生動詮釋著用綠水青山如何打造金山銀山。

江蘇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湯山社區居民 錢小寶:好好的一座山把它毀壞了,毀壞了成了一個傷疤了。

居民説的就是湯山腳下的採石場。採石場最多的時候達上百家,2004年採石場被全部關閉,但是留在山上的瘡疤卻難以撫平。

2015年,湯山入選首批國家旅遊度假區,採石場留下的這一道道瘡疤成為必須攻克的治理難題。從2017年開始,湯山廢棄的礦坑開始實現華麗轉身。一部分山體裸露的採石宕口被打造成3級落差88米的人工瀑布,一部分成為"幕布電影""礦坑燈光秀"的背景,磚窯成為"書店"一部分,廢料堆積場變身"礦野樂園"。

江蘇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建設村黨總支副書記 張蕾:最主要的其實真的是保留了礦坑的原貌,警示著我們,我們要看護我們的自然,保護我們的自然。

廢棄礦山通過生態修復,帶來的不僅是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也日漸凸顯,成為帶動當地經濟持續發展,村民增産增收的“富礦”。

南京湯山礦坑公園項目負責人 芮鵬:好多小夥伴選擇自己開餐館,有開民宿的,利用原來自己的房子把它裝修一下,接待外地遊客,提高了我們當地居民的收入。

環境美了,人氣旺了,業態多了,老百姓的錢包也隨之鼓了起來。錢小寶家人也參與投資開辦起民宿,談起收入如何時,我們能感受到他情不自禁的喜悅。

江蘇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湯山社區居民 錢小寶:我兒媳婦她們在湯家家投資了一個民宿,她們新開始開的時候人少點,一年收入大概幾十萬塊錢。環境提升了,又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就有了。

江蘇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建設村黨總支副書記 張蕾:以前我們是靠山吃山,是斷了子孫後代的路,但是我們現在靠山吃山是永久都可以吃下去。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來得的人就越來越多,帶動了我們湯山經濟發展。

如今的湯山溫泉小鎮,已經突破了過去只有冬季一季火爆的局限。僅以礦坑公園為例,2019年接待遊客約五十三萬人,營收近千萬,全鎮年接待遊客已經突破一千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