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度時報》6月29日文章,原題:非常住中國人的崛起 去年乘坐從北京飛往墨爾本的航班時,我翻開一份中國當地的商業報紙。除了美中貿易戰的頭條新聞外,還看到一份房價列表,不僅涵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中國城市,也包括雪梨、墨爾本、多倫多、奧克蘭、舊金山等外國城市的房價及價格變動情況。
這張表彰顯了中國商人財富的增長,如今他們不僅在國內也在世界各地購買房産。相比之下,任何印度報紙的房産專刊都只會刊登國內大城市及其衛星城的房價資訊。中國富裕階層在過去幾十年來的崛起,顯然已經提升該國民眾在境外的全球影響力。如今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高端地産圈眾所週知的現象是,在拍賣期間一直舉著不放下的一隻手一定代表了志在必得的中國投資者。
在與澳新兩國幾位銀行家朋友不經意的聊天中,我得到一種共同反饋。在全球各地銀行分支機構的中國客戶群中,存在著一種非常強烈的歸屬感和親近感,以至於他們通常要求一位會説普通話的員工為其服務。“看到同胞令他們很開心。在其他散居國外的族裔中肯定缺乏這種強烈的同胞之情。”一名印度裔銀行經理説。
如今全世界的跨國銀行和大型零售商都傾向於在門店中雇用一兩名會説普通話的員工。如果僅僅通過增加用工“多元化”就能增加數百萬美元進項,沒有一家銀行會拒絕這麼做。(作者哈辛蘭·居爾卡,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