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扶貧脫貧工作做得更細、做得更準、做得更牢,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6月16日至20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山東出入境邊檢總站扶貧工作組,通過奔赴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實地開展扶貧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精準扶貧答卷。
“壽光模式”進三江
“我們這裡的土質能種出像你們北方那樣的蔬菜嗎?”廣西三江縣良口鄉布糯村村民陽平新迫不及待地詢問道。山東出入境邊檢總站秉承“不僅要輸血,更要能造血”的扶貧理念,積極聯繫“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該局選派最具實力的文延年、李光聚兩位專家,前往廣西三江縣實地開展種植技能培訓,贈送20萬種植技能培訓課程,將“壽光模式”引入三江。當地致富帶頭人、種植戶、貧困戶共計350余人參加,現場提問連連,熱鬧非凡。
“蔬菜種類少,山林地如何撫育管理,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一系列老大難問題是當地種植戶脫貧致富路上的攔路虎。在初步了解村民困難後,山東出入境邊檢總站迅速與當地政府領導交流意見,深入群眾一線調研摸排實際困難,對培訓主題、對象、師資等進行精準定位,發放適宜當地種植成活的良種700余包。
工作組一行克服暴雨過後帶來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影響,行程500余公里蜿蜒山路,來到良口鄉7個村,為各村脫貧攻堅工作“把脈支招”。課堂上,專家們揮汗如雨地講解蔬菜、茶葉、瓜果種植技術,互動解答貧困戶關心的種植問題;在田間地頭,冒著時而烈日時而大雨的天氣,實地考察當地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條件,現場指導扶貧産業發展和帶動貧困戶增收情況,手把手教授村民科學種植方法。期間,總站聯合壽光兩位專家與每村兩委建立長效幫扶機制,開通“線上種植直通車”,實時解疑答惑,切實心懷大愛、幫在點上、扶在根上。三江縣良口鄉副鄉長廖繼業説:“壽光的農業專家們到來的5天時間裏,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拓寬了脫貧致富渠道,還有力地增強了三江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心理服務助成長
一路行,一路情。濰坊出入境邊檢站派員深入良口鄉仁塘村小學,慰問扶貧支教民警和在校師生,給支教民警送去藥品、床品等生活用品,給孩子們送去象棋、圍棋、跳棋、教具等文體用品。2名“濰美”巾幗志願者與孩子們大手拉小手,共同開展了心理健康拓展遊戲,並介紹了濰坊風箏、剪紙等傳統技藝,與他們一起放飛了象徵夢想的風箏,歡聲笑語縈繞整個校園,讓山區的兒童感受到“心”的溫暖與關愛。同時,民警們還不忘本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育引導孩子們要做個“學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濰坊出入境邊檢站負責人説:“環境也許艱苦,但思想一定不能貧困,要從身心上關注大山裏的孩子們健康成長。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這些留守兒童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暖心家訪燃希望
該總站支教民警趙曉姮在仁塘村小學擔任英語教學任務。三年級1班的唐應妮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好學生,成績優異,但小姑娘的眼神中總有淡淡的憂愁感。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小姑娘家有6個孩子,受條件所限,現在只有3個孩子在校讀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們6兄妹。懂事的她,一回家就會幫忙做家務、幹農活。她渴望知識,喜歡讀書,又擔心家裏條件沒法繼續供應她繼續上學。
工作組到達仁塘村後,就與小學校長、支教民警一同到3名困難學生家中進行走訪慰問,並向他們贈送了米、油、奶等生活用品。在唐應妮家中,一行人詳細詢問了老人的生活、身體情況,鼓勵小姑娘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有社會關懷和照顧,一樣可以健康幸福的長大,讓她學會自律與自強,養成積極健康的行為習慣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快樂成長,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回報社會的人。據了解,自該總站派支教民警駐村支教以來,多次籌集圖書、學習、生活用品,幫扶貧困留守兒童。“下一步,我們還將為該村設立獎學金,‘點對點’地幫助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山東出入境邊檢總站扶貧工作負責人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