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隰縣上留村安置點的村民新居。
臨汾市大寧縣向陽社區安置點的村民新居內景。
呂梁市中陽縣劉家坪村村民在村千畝蔬菜扶貧大棚為蔬菜做日常養護。
臨汾市永和縣的村民參加“好幫手”扶貧就業培訓。
臨汾市永和縣郭家村村民在鑫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養雞場巡查。
呂梁市興縣喬家溝安置點的村民自發組織娛樂活動。
臨汾市大寧縣現代農業花卉雙創示範園內,村民在養護花木。
運城市平陸縣張店鎮安置點。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做飯不用柴,吃水不用挑。冬天有暖氣,屋裏有廁所。”説起現在的生活,已經72歲的賈高枝感慨不已,“活了一輩子,屬現在幸福。”
賈高枝自打出生起,就住在一眼20多平方米的土窯洞裏,10多畝土地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地裏收成就是一家人的口糧。作為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陽坪鄉趙家洼村村民,祖祖輩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賈高枝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住進樓房。
2016年6月,岢嵐縣易地搬遷安置工作啟動,縣裏制定了“1+8+N”方案,即縣城建集中安置點——廣惠園新村,8個中心集鎮以及中心村就近搬遷,實施分類安置。
幸福來得太突然,僅僅一年之後,賈高枝就和老伴搬進了位於廣惠園的新居。
“土地退耕還林國家補貼、經濟林合作社收益、養老金等加起來,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除此以外,賈高枝還找了個看門的工作,一個月有1000多元的穩定收入。“以前吃個豆腐都不方便,現在出門就能買到,想吃啥有啥,十分方便。”説著現在的幸福生活,賈高枝高興得像個孩子。
賈高枝是山西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眾多受益者之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山西,大多貧困縣位於燕山—太行山和呂梁山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區。近年來,山西將易地扶貧搬遷當作脫貧攻堅頭等大事來抓,走出了一條“山莊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退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産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群眾生活好起來”的新路徑。截至目前,全省1502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建成,3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萬同步搬遷人口,全部遷入新居;後續扶持方面,産業就業幫扶31.4萬人。
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山西聚焦最困難的地方,緊盯最窮困的人群,抓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以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搬遷為重點,採取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産業就業保障和社區治理跟進“六環聯動”辦法,統籌解決“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問題,使貧困人口生活水準大幅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做夢也沒有想到能搬進縣城,還有工作。”今年41歲的常紅燕,原是運城市垣曲縣解峪鄉樂堯村村民。自打搬進縣城,常紅燕就像變了個人。2019年初,常紅燕參加垣曲縣人社局舉辦的技能培訓班後,在縣城一家飯店幫廚,每月收入2000多元。她高興地説:“孩子在縣城讀書,我在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家庭還有穩定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
搬了新家,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就業問題。解峪鄉副鄉長武京説,縣裏提出“每個搬遷戶最低有一人擁有一技之長”的目標,鄉里邀請林業專家普及核桃種植技術,溝通人社部門組織務工培訓,聯合企業開辦家政等技能培訓班,在小區開設扶貧車間,先後培訓致富帶頭人30余人次,組織專業技能培訓500余人次。
搬出來僅僅是第一步,穩得住、能就業、逐步致富才是目的。山西省按照農村安置區産業培育、城鎮安置區就業幫扶的工作思路,統籌遷入遷出兩地,同步建設特色産業園區、扶貧車間,捆綁使用政策,確保貧困人口多渠道穩定就業。
每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故事,都是一幅奔小康的美好圖景。易地扶貧搬遷的山西路徑,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環境,極大地改善了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力保障了搬遷貧困戶實現穩定産業就業,有效銜接了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逐步構建起社區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