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6月9日文章,原題:日本想要製造業從中國回來,但打斷供應鏈談何容易 今年4月,日本愛麗思歐雅瑪公司同意開始在日本國內生産急需的口罩。在中國工廠因疫情停工之際,日本撥出20億美元的專款,吸引日本企業將生産轉移回國。由於日本對口罩的需求飆升,在國內生産口罩有一定合理性。但愛麗思是迄今已知僅有的一家利用補貼的日本大型企業。

許多其他(在華)日企表示,將生産轉移回國內根本不切實際也不經濟。他們需要在中國實際存在,因為許多産品最終面向中國消費者,並且要滿足“準時”生産的要求,即優先考慮縮短交貨時間以實現高效生産。生産懸架等汽車零部件的Yorozu 公司發言人説:“我們生産的零部件體積很大,所以要接近客戶以控製成本。”

對於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説,依賴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供應商也是划算的生意。三大日本車企豐田、日産和本田都在中國設有至少3個研發中心,其供應商也緊隨其後。某日本零部件供應商説:“軟體在哪開發,硬體就在哪開發和製造。如果政府的新激勵措施只注重讓製造業回歸日本,而忽視研發領域,那就會産生誤導。”

日本經濟産業省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3月,日本企業在中國至少有7400家分支機構,比2008年增加60%。另一項調查顯示,同年,在華日本製造業公司銷售了252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73%在中國銷售,17%出口到日本國內。

對許多日本企業來説,中國仍然是更便宜的選擇。面板和電視機製造商夏普在日本生産超薄面板單元,然後運到中國,在那裏添加背光、連接器和其他部件——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人工測試和機器調整。夏普公司發言人説:“長期以來,後端工序都是在中國完成的,因為它是勞動密集型的。如果轉回日本國內,成本會很高。”(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