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BloombergQuint網站5月31日文章,原題:新冠肺炎疫情:向中國學習重啟經濟

雖然印度政府的防疫措施應基於本國國情,但借鑒他國在遏制疫情和重啟經濟方面取得的經驗是有益的。中國從4月開始放鬆全國疫情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大幅減少。中國的經驗或將為印度越過關鍵節點提供寶貴的見解。

1。健康碼和出行卡。基於身份資訊、住址和是否出現症狀等,中國人被賦予特定顏色的“健康碼”。利用來自智慧手機的大數據,健康碼被用來在地鐵、酒店等公共場所鑒別“高風險”人員。印度也能擴大此類應用規模。

2。“點對點”運送復工人員。中國採用“點對點”的方式運送在春節後滯留農村、無法返回城市復工的農民工,農民工分批乘坐指定大巴從家中直達工作地。每輛大巴僅運送相當於額定載客人數的50%以保持社交距離,最後兩排座位專門用於隔離在途中出現發燒等症狀的乘客。對印度來説,這種“點對點”運送方式可能是安全恢複製造業活動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之一。

3。製造企業的特別防範措施。安全地重新開放生産設施是復工的要務之一,中國企業進行了特殊準備並制定應急預案。在富士康鄭州工廠,工人20人為一組,必須同行、同吃、同睡和同工。紅外錄影機實時監測工人的體溫。

4。對於特定年齡和社會背景群體的接觸史追蹤。中國研究人員根據年齡和社會背景對人群進行了分類研究,併發現中年人在工作場所、教育機構和市場等與他人互動時,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因此,必須對此類人群嚴格執行社交距離規範。

5。復工計劃因地制宜。由於疾病傳播與各地人口特徵和社會環境有關,中國的復工計劃也因城而異。例如華北和北京比上海實施更嚴格的規定,而武漢直到4月8日才解封。印度已經採取了類似的辦法。

6。多部門合作開展檢測和密切接觸者追蹤工作。在中國,檢測和追蹤接觸者是在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領導下,由多個部門聯合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員負責組織並追蹤密切接觸者。社區管理人員與公安及通信部門合作並幫助開展調查。海關、鐵路和民航等部門提供旅客資訊以排查境外輸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7。對公共衛生和研究型創業者的投資。中國、歐洲和北美都已經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共衛生和健康研究領域的企業家提供便利,使後者專注于研發新的治療方法、診斷方法,用於數據分析的人工智慧、醫療設備和遠端諮詢。市政機構、大學、醫院及企業為科技創業者提供了“免費孵化器”,幫助他們引領創新。(作者薩巴什·希拉、卡米拉·帕瑟亞,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