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説:“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人民”一詞在十九大報告中先後203次被提到,成為貫穿全文的最有溫度的核心熱詞,凸顯了黨處處“以人民為中心”這條一以貫之的紅線。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命題的豐富內涵也作了深刻的闡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人民立場是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根本立場,堅持人民立場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保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人人享有發展成果,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紮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堅持“用真心”。我們黨歷來堅持不論何時都要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將人民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黨的十九大報告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針,真正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在當代,只有深刻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使黨在執政興國的道路上不走彎路。

新時代,改革開放是人民的事業,必須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必須抓住重點,圍繞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和期待。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以改革回應社會關切、順應人民期待,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為推進改革開放凝聚共識、激發動力。這説明,新時代我們更加明確改革開放的價值指向,更加明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的成果不斷涌現。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唯有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大有作為。四十餘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我們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進步,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此時,站在歷史新方位上的中國共産黨,正是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在航線上劈波斬浪、揚帆前行的“引擎動力”。

堅持群眾路線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對於我們共産黨人來説,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在新時代,我們必須堅持不懈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群眾工作,認真改進群眾工作,全面增強凝聚力,全面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凝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磅薄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輝煌成就,向人民交上一份成績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