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Vesti電視臺5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防止第二波疫情出現 儘管中國距取得抗疫完全勝利仍然遙遠,但中國兩會已發出重要聲音:中國經濟已經站穩並正在復蘇。中國民眾在電視上一字不漏地收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計劃最終消除貧困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使在預算赤字的情況下,政府也不會放棄這一計劃。對於企業,中國採取降低增值稅和減免各種費用的支援措施。為穩定市場,政府還促進國內消費,並大力投資那些能讓經濟達到新水準的行業。(作者亞歷山大·巴利茨基,柳玉鵬譯)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有別於其他國家,走自己的擺脫危機之路 中國政府首次未設定年度GDP增長目標。在西方國家為擺脫危機對經濟採取擴張性措施的背景下,中國的措施顯得相當溫和。但衛星通訊社諮詢的中俄專家們認為,中國為解決自身問題選擇的是最佳方案。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亞太地區的俄羅斯”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推出前所未有的措施,帶來了之後的信貸市場過熱。現在中國正考慮這些問題,根據自身經濟特點採取行動,“我覺得(目前)這些激勵措施是足夠的。中國同時要考慮到三方面:疫情防控、控制失業率和社會穩定。同時重要的是,要避免債務負擔過分增長。因此,要相當謹慎地向新基建投資”。

加布耶夫認為,未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證明中國政府秉承以下原則:不追求名義上的經濟指標,而是總體上轉變經濟模式,動用所有的可能資源支援宏觀經濟穩定。中國政府早前就表示,增長速度並不像品質那麼重要。目前,中國經濟政策有另外的優先方向,“中國今年的統計將顯示貧困問題被徹底解決。這將是小康社會的主要標準,也是中國今年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任務。”

關注實體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決定了中國政府採取哪些措施。西方國家用大規模流動性資金填補經濟窟窿,這種開動印鈔機的手段華盛頓屢試不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説,中國走的是更加基礎性的變革之路,“中國經濟發展與國外不一樣,政府能提供的資源和手段更多……給企業、居民或市場主體留出更大空間。因此從資金支援或其他支援角度看,中國的政策相對溫和”。(作者列昂尼德·科瓦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