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蔓延仿佛給整個中國按下了暫停鍵。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傳統商業模式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卻給社區商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社區商業如何在此次疫情期間脫穎而出,成為老百姓首選的購物渠道?而未來的社區商業究竟有多少潛能,是否能扶搖直上,佔據主要市場?

本期專訪,我們特意邀請到浙江綠城理想生活商業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崢。蔡崢是涉足社區商業最早的商業地産人,有著近20年從業經驗,實戰操盤國內大量項目,考察與體驗無數國外案例。

“知來路,識歸途”。近年來,綠城逐漸從“美麗建築”走向“美好生活”,綠城商業公司應運而生,打造出“互幫互助,共建共創共用”的社區商業——綠城“好街”。蔡崢從社區商業的發源談起,向我們分享了最落地的發展趨勢。讓我們來聽聽這位資深業內人對社區商業的真知灼見和未來暢想。

我國社區商業模式上升空間大,有待改進

Q:國內外社區商業有差異嗎?

A:社區商業起源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郊區。至60年代,在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出現。而我國最早的社區商業出現在計劃經濟時代,起初各類商業網點千篇一律,難言生機。隨著改革開發加快,投資主體由政府逐步轉為地産開發商,才正式走向市場化。運營方面,由於開發商要求快速回籠資金,“租售並舉”成了主要運營模式,導致社區商業處於“野蠻”、“無序”狀態。

疫情之下社區商業逆勢受寵,精細化發展加速

Q:經歷新冠疫情後,人們對社區商業的認知有何轉變?

A:疫情期間,社區商業逆勢受寵,全國各地無一例外。社區商業成為住宅的必需配套也被大眾居民所接受。拋開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社區商業除了為居民帶來便利外,業內人士普遍認識到社區商業對住宅銷售的極大促進。

近幾年,以往“建而不營”的弊端被暴露無遺,鳳毛麟角的優質運營典範項目的價值不斷兌現,社區商業從燙手山芋成了香餑餑,進入了精細化開發運營時代,所以在此階段必須結合社區自身的特點,以更細顆粒度進行定制化定位和運營。

大數據應用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

Q:精細化要求下,當下熱門的大數據應用是否能實質性助力社區商業?

A:大數據在社區商業的前期定位與運營階段都能發揮強大的作用,在規劃階段也可提前預判。社區商業領域目前還在試水階段,綠城商業聯合高德大數據、中商數據、大眾點評等平臺,對多點位的職住結構、客群的流向與路徑、消費特徵與偏好等資訊採集,進行差異化定位,避免了“拍腦袋”式主題業態、産品設計等錯配。

社區商業業態獨有,本土化特徵更鮮明

Q:與大商比較,不同社區商業差異更明顯,哪些原因産生的?

A:雖然大商比起社區商業更加成熟、連鎖化,但品牌趨同現象嚴重,缺少鮮明特徵。社區商業業態獨有,社區的居民為社區商業注入了溫度,增添了人情味。“10%形象店 + 20%業主經營 + 30%品牌店 + 40%品質店”的運營模式也使得每個社區商業都與眾不同,多方合力打造具有活力、強粘性、不可複製的社區商業鄰里生態。

一體化的便民站點呼之欲出,社區商業必然多元化發展

Q:未來,社區商業中還有哪些功能業態是一定會出現的?社區商業發展方向又在哪?

A:社區綜合服務轉机站的需求已初見端倪,未來的社區商業不單是消費、休閒的場所,也應兼具社區居民日常服務性功能。將各類“轉机”需求集聚,形成一體化的便民站點。

社區商業的發展必然是多元、多方面的。對商業運營公司來説,必須落到人的尺度去體會地域化的溫情服務是社區商業的特質,也是我們商業公司值得長期追求的發展方向。商家與居民的鄰里互動,突發事件後的鄰里幫扶,超越純消費的關愛,這一切都不可能在大商業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