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相關議題受到了新加坡各界的關注。新加坡南洋學會副會長許振義在閱讀了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後對記者表示,不設定經濟發展目標展示了中國政府的責任感,以及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穩定中國經濟發展、確保民生的決心。

許振義對記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公佈時間點非常特殊。他説,新冠肺炎疫情是自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對人類最嚴峻的挑戰。不少科學家預料,全球疫情會持續兩三年。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沒有為經濟發展設定目標是負責任的表現,“在全球化的今天,新冠疫情使得各種不確定性大大提高,而且無法預判和預測,因此,無法對經濟增長率設定一個具體數字的目標。同時,這其實也是世界各國政府一個通用的做法。”

許振義認為,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不代表中國政府沒有給自己設定發展目標。他認為,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中國政府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通過“六保”來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為民生保駕護航。他説,“不形成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並不意味著沒有目標,中國政府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六保”,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直達基層,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採取積極有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助擴大內需,同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積極利用外資,減稅降費,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度過難關。”

許振義評價説,經濟是服務於民生的。發展經濟,是為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沒有經濟發展作為堅實後盾,也就談不上民生。他説,“什麼是民生?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充分就業,才能有人民收入的增加、民生問題的改善、人民生命與健康的保障。尤其在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的背景下,“穩就業 保民生”肯定是任何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時,許振義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並沒有放棄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他認為,在近年來,中國在脫貧減貧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勢必對全球發展帶來重大意義,“中國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動搖,要實現現行扶貧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消除貧困目標。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達到70%,對推進全球減貧事業,改善全球治理具有重大意義。”(記者 孫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