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清零啦!”3月18日,武漢市第一醫院,援助湖北的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實現了收治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醫療工作“零差錯”、醫療安全“零投訴”、醫療事故“零出現”的既定目標,王毅就是這支醫療隊伍中的副領隊。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處副處長王毅。受訪者供圖

疫情就是命令 奔赴前線勇敢抗疫

39歲的王毅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處副處長、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也是此次天津醫大總醫院支援武漢重症救治醫療隊副領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早在疫情暴發初期,他就主動報名請求支援前線。王毅説:“疫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醫生這是我的責任。”

2月12日夜裏11點多,正在醫院值班的王毅接到醫院通知——明天要到武漢前線抗擊疫情。他馬上與同事交接工作,回家收拾行李準備出發並與妻子告別。

妻子得知王毅即將前往一線,沒有絲毫猶豫地選擇支援這個決定,馬上幫他一起收拾行李。“我妻子也是黨員,她在2月17號也接到任務,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我們互相很支援彼此的工作,都希望能儘自己最大力量去抗擊疫情。”王毅的語氣很堅定。

收拾好行囊的王毅趕回醫院,馬不停蹄參加誓師大會、離前培訓。13日中午,這個僅用6個小時就組建完成的由40名醫生、120名護士組成的重症救治醫療隊就集合完畢,搭上了飛往武漢的航班。 

  穿戴好防護服的王毅。受訪者供圖

“我們剛到武漢的時候天特別冷,不巧還趕上了突降雨夾雪,溫度一下降了15度。”王毅回憶道,“因為我們需要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送來的盒飯也不能及時吃,當時真是又冷又餓。”武漢濕冷的天氣讓來自北方地區的王毅感到非常不適應,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全身心投入到醫治工作中去。

救治暖人心 不是英雄是戰士

王毅所負責的病區第一個痊癒出院的病人是武漢市醫院的一名血液科護士,這名護士因在一線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醫療隊全力救治下,很快她的情況就穩步好轉並康復出院了。“她痊癒出院時我真的非常高興。”王毅説,“她的痊癒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救治範本,也可以給其他病人增強治療的信心。”

這位護士患者也為王毅和他的隊友敲響了警鐘。收治新患者是最容易發生醫務人員感染的時候,面對新入院的患者必須要近距離接觸了解病情錄入病歷,這就會讓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所以我們醫護人員提高自我防護的能力,保證自己能夠健康地守在工作崗位上尤為重要。”王毅説。

  因長時間工作,王毅的護目鏡內積了許多汗水。受訪者供圖

截至3月18日,王毅所在的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療隊累計接收新冠肺炎患者77例,其中有兩種以上合併症16例,重症9例,危重症3例,治愈出院率達93.51%,實現了在院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醫療工作“零差錯”、醫療安全“零投訴”、醫療事故“零出現”的既定目標。

“對於我們醫生來説,關注患者病情的同時,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和生活中的不適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王毅説,“在救治過程中我們都主動把手機號告訴患者,和他們成為微信好友,這樣可以通過微信視頻連線,方便和患者隨時溝通、了解病情,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情緒動態。”

王毅認為,在收治診療等各環節上不僅要看到“病”,更要看到“人”,從各方面關心收治患者和隔離觀察者也是救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病人因為入院比較倉促,不能及時購買物資,所以他們的生活用品並不是很充裕。發現這一問題後,王毅和他的隊員們紛紛把自己的毛巾、牙膏、洗髮水、沐浴露等生活用品節省下來無償送給需要的患者。“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和我的隊員們送給了每個女患者一套保暖內衣。擔心冷落了男患者,我們就在千紙鶴上面寫了祝福和鼓勵的話挂在他們的床頭和病房的屋頂上。”

抗擊疫情不僅是一場防控阻擊戰也是一場心理戰。直到現在王毅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千。“這次抗擊疫情其實就是對我們醫護人員平時的醫療水準和經驗積累程度的一次考驗,也是對我們戰鬥意志和心理素質的一個檢驗。我們不是英雄,但一定是戰士!”

20年志願服務 不忘初心傳遞愛

醫生是一份休息時間很少的職業,但王毅對工作沒有絲毫厭倦,反而感覺很幸福。他除了日常的救治工作外還兼顧醫務處的部分工作。作為天津市醫師協會的副秘書長,王毅還會負責著天津市醫師協會的一些事務。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青年志願者的活動中了。

1999年,王毅進入天津醫科大學學習,並主動加入志願者協會,在全國第一個社區志願者組織發祥地天津和平區新興街朝陽裏開始參加志願服務活動。他從醫學生志願者逐步成長為青年專家志願者,堅持從事志願服務已20年,在社區和福利院義診、培訓基層醫生和醫學生志願者、大型運動會醫療保障等活動中都能見到他志願服務的身影。

  王毅在為社區居民義診。受訪者供圖

在積累了豐富的志願服務經驗後,王毅開始組建青年醫務工作者志願服務講師團,深入社區、中小學開展親子急救培訓等活動,受到廣泛好評,並獲得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天津市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至今,優秀青年志願者的稱號依然是我最珍惜的榮譽之一。”王毅説。

談起印象最深的志願活動時王毅回憶道,學生時代的他曾作為主要組織者參與了天津醫科大學與天津市兒童福利院志願服務共建活動。最初他和隊友們為福利院的孩子們輔導功課,但是隨著與孩子們的深入接觸,他發現這些福利院裏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小覷。“後來我們就在學科輔導的同時把心理輔導也融入其中,也經常開展一些交流活動,讓他們敞開心扉。”這不僅對於福利院的孩子們來説意義非凡,對於學生時期的王毅來説亦是如此。“當時我只有二十齣頭,做事情很青澀,公益項目為我後來的志願服務和醫患溝通都提供了新的思路。”王毅娓娓道來。

近幾年,王毅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急救培訓中,“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學會急救,為我們醫生的救治爭取時間。所以我更加重視在中小學進行宣講、培訓,‘人人學急救,人人會急救’的意識一定要從娃娃抓起,他們是未來。”

今年,王毅被共青團中央評選為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對此他感觸良深。“不管是我們80後、還是90後,不管是在醫療崗位,還是在其他崗位上的年輕人都要勇挑重擔。”今年39歲的王毅打趣説,自己馬上就要跨入40歲了,很快就要進入不惑之年了,對青春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他動情地説:“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的成果都是多年的積累。奮鬥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中國青年網記者 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