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

——點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的中國青年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煉,這一代中國青年,已從需要社會呵護的半大孩子,從初出茅廬的懵懂少年,變成了披堅執銳的戰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過去有人説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

春寒料峭,誰都沒有想到,伴隨農曆庚子年春節而來的,是一場無論對黨和國家還是對全體中國人民來説,都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全國告急。一時間,熟悉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人心震蕩,輿論洶湧。“中國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嗎?”“社會秩序還能不能維持住?”“我們要用多久來戰勝疫情?”每個人心裏都充滿了疑問和憂慮。

他們是“小皇帝”“小公主”嗎?

這一切的不確定,有很大一部分最終都落在正逐步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國青年身上。

這一代的中國青年,在大眾眼中曾經很不堪。他們中有相當多的人是獨生子女,各種媒體曾經連篇累牘地以“小皇帝”稱呼他們,為他們貼上一個個標簽,懷疑他們丟掉了中國人勤勞勇敢、淳樸善良、敢於拼搏的優良傳統。逐漸地,他們身上的標簽愈發多了起來:“新新人類”“網癮少年”“缺乏事業心”“叛逆”“頹廢”“西方文化的俘虜”……

他們身上,確實有著許多與前輩們不同的特徵,但他們真的不堪大任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總書記一封簡短的回信,溫暖而有力,掀起了熱烈而深沉的迴響。這不僅僅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青年抗疫的肯定,更是對這一代中國青年的肯定。他們用不懈的努力、汗水甚至生命,證明了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證明了自己能夠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煉,他們在社會公眾眼中,已經從需要社會呵護的半大孩子,從初出茅廬的懵懂少年,變成了披堅執銳的戰士。

正如總書記所説:“過去有人説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他們活躍在青年突擊隊、黨員突擊隊、青年志願者隊伍中,活躍在救死扶傷的病房和手術室裏,活躍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活躍在機場、地鐵、高速公路保障交通運輸正常的第一線,活躍在每一個我們看得到、看不到,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維持著社會的運轉。

他們拼儘自己的力量,守衛自己的祖國,守衛自己的人民,守衛自己曾經或許熟悉到厭煩但此時想來卻格外親切的一切。

——他們,在人民需要時捨生忘死。

夏思思,1990年出生,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1月15日,剛下夜班的她接到任務,放下只有兩歲的兒子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從此再也沒能回家。

彭銀華,1990年出生,武漢市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為了救治病人,他推遲了原定正月初八舉行的婚禮。2月20日,他永遠地倒在了抗疫最前線,用生命書寫了永恒的愛情。

李慧,1996年出生,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護士。1月23日,在疫情最危急的關頭,她向上級請戰調往呼吸病區,她説:“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做研究,攻克病毒。”

鄭能量,來自湖南長沙的90後小夥。除夕夜,他自駕從家鄉奔赴武漢,成為武漢街頭的“擺渡人”,義務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往來運送病人和逝者屍體。他説:“如果死在武漢,請把骨灰無菌化灑入長江,讓我漂回家鄉……”

——他們,在社會期盼時扛起責任。

他們是白衣天使,是穿著厚重不便的防護服、冒著感染的危險從死神手中爭奪生命的戰士。

他們是“守夜人”,是不分晝夜守衛在遍佈全國的一個個卡點、守衛在每個小區門口的人民警察和輔警。

他們是社區工作者和青年志願者,在因為“封城”而停擺的街道中挨家挨戶送上生活必需品和米麵油菜。

他們是青年突擊隊員,用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搭起了“雷神山”“火神山”,還有一個個方艙醫院……

——他們,始終用自信的目光看著這個國家。

他們成長在這個國家飛速發展的年代,保持著昂揚向上的自信,從不懷疑這個國家能夠戰勝疫情。

他們懂得遵守規則,因為他們知道,領導這個國家的黨有著怎樣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服務”和“集中力量辦大事”意味著什麼。

他們用毛主席《送瘟神》中的詩句,用那些應該被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名字鼓勵自己和身邊的人,不能低頭、不能認輸,要對得起“中國”這個偉大的名字,要對得起前輩們曾經用生命書寫的歷史……

——他們,臉上永遠挂著樂觀的笑容。

他們憧憬著疫情結束時的春暖花開,憧憬著武大的櫻花,還有火鍋、燒烤和熱幹面。

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著一幕幕暖心的畫面,為宅在家中憂心忡忡的人打氣。

他們譜寫動聽的旋律,為正在抗疫前線戰鬥的戰士們加油,讓戰士們奮戰的英姿在音樂和MV裏傳遍四方……

——他們,向全世界展示著一個偉大的中國。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心繫祖國的遊子,雖然身處海外,但仍肩挑背扛運回防疫物資。

他們想盡一切方法為祖國正名,走上街頭,登錄網站,在一切地方反擊污衊和羞辱,告訴全世界應該團結起來面對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們把來自中國的善意和幫助傳遍四方,告訴所有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底是什麼。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説出這句話的,是2000年4月出生的劉家怡,她是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中醫院的一名護士。2月9日,她隨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這句話,也許就是戰鬥在對抗疫情第一線的青年,內心最真實的寫照。誰不想當個孩子,當個被疼愛被寵溺的“寶寶”呢?但他們的身上,不是只有“年輕”這一個屬性,還有任務、責任、擔當。

“哪有什麼一夜之間長大,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罷了”。這些90後、00後們,沒有輸給前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回望這些年,此次戰疫並非這一代中國青年第一次嶄露頭角。90後、00後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應那些曾經模糊了他們真實面目的標簽。在雪域高原邊關哨卡爬冰臥雪,在朱日和、在確山、在一個個訓練場上摸爬滾打,隨時準備著“當那一天來臨”,為祖國和人民流血犧牲的,是他們;在我們身邊,穿梭大街小巷,用自己的汗水支撐起14億人物資流通“毛細血管”的,是他們;拿著和外國同行相比略顯微薄的工資,用一次次實驗和一組組枯燥的數據將“中國星”送上太空的,也是他們……

在我們不經意中,這一代中國青年已經慢慢成長為全國上下、各行各業的骨幹、在許多領域嶄露頭角。他們缺的,可能只是一次在全社會面前的公開亮相。

如今,疫情在本土傳播已經被基本阻斷,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已經“清零”多日,偶有發現的患者以境外輸入病例為主。但是,在國門之外,在世界上,更大的風暴也許正在醞釀。疫情的重壓,無疑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添了新的變數。未來世界,路在何方?這個答案也許同樣被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再次不經意地答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無論時代的浪潮涌向何方,看到千千萬萬具備優秀品質青年的成長,我們有理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充滿希望。因為,“少年強,則中國強”。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錶,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許,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青年選擇的方向。在滾滾時代洪流面前,這一代中國青年正在書寫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