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管住嘴巴做起——寫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新華社記者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社會對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反映強烈的當下,今年這一日子格外引人注目。

圍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用美好家園,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全面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從自我做起,從管住嘴巴做起,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樣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呼喚飲食文明新風尚

當前野生動物非法交易仍在一些地方廣泛存在,“野味産業”規模龐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王維勝説,由於極少數人抱有“野味”滋補、獵奇炫耀等不健康的飲食觀念,缺乏保護意識和衛生安全防範意識,不惜高價追逐“野味”,助長了對野生動物的不正常需求。此外,違法獵捕經營野生動物能夠牟取暴利、不少野生動物未納入管理範圍、基層保護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等,也是野生動物違法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月24日通過決定,以更加嚴厲的懲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這一決定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同。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支援禁食‘野味’的決定。”南寧市市民韋明表示,一些人聚會吃飯喜歡點“野味”充場面,認為“大補”,其實不然。禁食舉措有助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30歲的廣州市民謝曉華看來,以立法的形式禁止濫食野生動物,一方面有利於保護野生動物,另一方面也有益於革除飲食陋習,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我自己從來不吃野生動物,也會勸告親人不要食用野生動物。中國飲食食材豐富,烹飪方法多樣。無論從營養還是口感來説,食用經過嚴格檢驗檢疫的家禽家畜,完全可以滿足口腹之欲,沒必要冒風險去食用野生動物。”謝曉華説。

她説,雖然現在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制度,但到底哪些是野生動物,不少人還是“傻傻分不清楚”。比如目前已有一定養殖規模的竹鼠算不算“野味”?建議對野生動物的概念、分類進一步明確,同時加大面向社會公眾科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説,竹鼠屬於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按照決定要求,無論是野生還是人工繁育飼養的都不能再吃了。他認為一些不常見常食的野生動物也儘量不要再吃,不僅有害生態,也不利於公共衛生安全。

此外,對於鴿、兔等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的人工飼養的動物,決定規定,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畜牧法的規定。還有哪些陸生野生動物符合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要求?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已基本摸清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的家底,起草制定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爭取儘快報國務院批准後公佈。

織密法治保護網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多部門多地拿出最嚴舉措,大力加強野生動物監管。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工作,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增加列入常委會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並加快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進程。一張保護野生動物的法治網越織越密!

國家林草局要求,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進口野生動物等活動的行政許可申請。

但是,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要制定嚴格的審批條件和程式,並在批准文件中明確要求依法接受檢驗檢疫。

農業農村部表示將全面落實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加快制定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加快推動水生野生動物目錄修訂,嚴格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審批和檢驗檢疫管理,並加強執法監督。

“公安部正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司法部等部門,認真研究制定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的指導意見,並將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負責人説。

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6起檢察機關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檢察機關將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形成的共識、合力及高壓態勢,持續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指導和辦理力度。

一些地方也迅速拿出了新舉措。廣東立法、司法、行政部門聯合加大力度,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目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正在加快推進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深圳日前公佈了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擴大了禁食野生動物範圍。

吉林省林草部門暫停辦理調運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政許可,加大對走私、非法運輸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等行為檢查力度。吉林省森林公安機關重拳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嚴查收購、食用、加工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嚴禁“野味上餐桌”。

行業摸索轉型

“野生動物”,其實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了很多人工繁育的動物,如人工養殖的眼鏡蛇和滑鼠蛇、甲魚等,有的已經成為一些地方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産業。

決定施行以前,同樣是一種動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狀態下的就可能觸犯法律,人工養殖的則沒有法律問題。但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普遍缺乏檢疫,食用它們仍然存在安全風險。

如今,嚴格管控、嚴格審批之下,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企業,甚至相關餐飲業無疑面臨著嚴峻考驗。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一些受到影響的餐飲業和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企業正在努力適應變化,摸索轉型。

“據我所知,此前一些公路沿線的大排檔靠‘野味’來吸引食客,有的用‘野味’煮湯,一鍋就是上千元。”廣西南寧一家餐廳負責人説,不吃野生動物有助於生態平衡,終究是一件好事。他表示,對餐飲行業而言,轉型留住回頭客並不容易,但熬過陣痛期就好了。“我的餐廳下一步計劃往海鮮菜肴方面轉型。”

相比之下,一些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企業顯得更為焦慮。

40多歲的楊志華,2007年創辦了孝感順利特種養殖有限公司,辦理完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後,開始養殖鱷魚、龜鱉等。疫情發生後,湖北省出臺了“六個一律”野生動物嚴管措施。在當地林業部門的監管下,公司將6萬餘尾鱷魚全都封存了。楊志華説,公司正在與科研單位開展合作,準備深度開發化粧品及生物藥品。

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下屬的上河林場職工劉希峰此前在長白山區承包了3個溝係養殖林蛙。“最近幾年林蛙養殖戶也不太多了。現在還在養殖的都是承包合同沒到期的。由於天橋嶺林業局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轄區內,為了保障生態,合同到期林業局就不再繼續發包。”

深處林區的林蛙養殖戶們都很關注下一步政策變化,也在謀劃著如何轉型發展。“通過這次疫情,大家認識都提高了。我打算依託現有設施養殖冷水魚。”劉希峰説。

南寧一個養蛇基地的負責人王航告訴記者,自己的養殖場已累計投資了400多萬元,還帶動了村裏一批貧困戶養殖,養出來的蛇主要銷售到餐廳及進行藥用。王航説,他準備往特色農業方面轉型,挺過陣痛期,希望在綠色發展中尋找更多機會。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保護野生動植物,最終是保障它們在自然中的種群安全。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地研究所所長金崑説,保護野生動物需要系統整體保護,不僅要杜絕濫食野生動物,也要減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干擾;野生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産者,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隱蔽場所,也同樣需要細心呵護。(記者胡璐、覃星星、徐海波、周穎、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