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青年醫師蘇俊威,戴著一副“學霸”圓框眼鏡,是個內斂的農村孩子。10年前,立志學醫改變了他的命運;10年後,抗擊新冠肺炎讓他度過了真正的“而立之年”。

在面對“忠孝難兩全”時,蘇俊威選擇了“恪盡職守”:儘管63歲的父親剛做完肺移植手術,他還是主動請戰進入醫院感染科負壓病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成為醫生,就意味著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來臨時,願意無條件衝到一線。”蘇俊威説。

1月19日進入醫院感染科負壓病房後,他才用手機留言告訴父親自己的決定。年三十晚,他收到父親用沙啞的聲音回復的語音:“我們愛你……”

蘇俊威愣住了。“我不知道怎麼回那條微信,因為我爸爸是個農民,他從來不説這些話……當意識到父親在擔心我的時候,真的非常感動。”

作為感染病科醫務人員的家屬,疫情來臨時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家人的支援給了蘇俊威勇氣,而浙大一院移植科的同事們,則努力為蘇俊威解決後顧之憂。他們到府看望蘇俊威的父親,定期溝通隨訪、血檢送藥。

蘇俊威覺得很安心,也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團隊。“在這次一線抗疫中,大家都配合得非常好。不僅僅是感染病科、呼吸科,而是每個科室的醫務人員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蘇俊威説,在隔離區裏工作的1個多月,每天都好像在和時間賽跑。“我們實行三班倒,工作時除了治病,還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病人看到醫務人員有很強的傾訴慾望,也很相信醫生。我們説出來的話,哪怕是幾個詞,他們都很相信”。

所以,蘇俊威總是會盡可能耐心地回答患者們的問題。網上關於疫情的資訊很多很雜,病人看了之後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蘇俊威每天查房時都會特意跟病人多聊幾句。一位患者聊上五六分鐘,10位患者就是1個小時。蘇俊威幾次因為在防護服裏悶得太久而頭暈目眩,出病房後得緩上好一陣。

“説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你沒見過那些醫生護士的眼睛”——説出這句話的患者,正是蘇俊威參與治愈的。“這位先生年三十那天住進來,初一我進去查房,他對我説,要爭取成為這一批患者裏第一個出院的人,我説好,我們一起努力。”

但是,由於病灶持續時間長,咳嗽、發燒總是反反覆復,這位患者遲遲未能出院。“有一段時間他心情波動比較大,不太樂觀,我就一直鼓勵他。”蘇俊威説,每當病人沮喪時,他總會想起抗擊H7N9禽流感那一年的經歷。“我當時救治的很多都是氣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家屬們很容易絕望。”而現在,蘇俊威更淡定從容,也更有經驗。

“這次疾病讓我感受到的醫患關係,真的很不一樣。病房裏時常能聽到相互鼓勵的話,病人和病人之間,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目標一致,一往無前。”説到這裡,蘇俊威的眼睛笑成了兩彎月亮。

據悉,利用輪班休息時間,蘇俊威還會在隔離病區內錄製一些公眾宣教和醫護培訓視頻,激勵年輕的醫學生們。“當國家需要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醫生就是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士兵”“若有戰,召必歸,戰必勝,定不辱使命”。蘇俊威至今堅守著“請戰書”上許下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