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走近雲南彌渡,群山蒼翠,放眼望去,是一片片油菜花與蔬菜地。在外工作的人、居家務農的人一一放緩了腳步,和家人享受著團圓時光。

疫情的爆發打破了新年的喜悅。在彌渡縣彌城鎮紅星村委會,一個戴著口罩、拄著竹棍、兩鬢斑白的老漢卻不願停下來。他就是村民口中的“曹老”,有著13年駐村工作經驗,從2019年3月開始駐守紅星村的59歲扶貧“老兵”——曹慶源。

紅星村地處彌渡縣東部山區,下轄29個村民小組,有1600多戶。2019年3月以前,紅星村在彌渡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墊底。曹慶源剛到紅星村時就面臨著危房改造進展緩慢、空心房拆除整治難等問題。

家住紅星村委會孔家營村村民小組的村民自聰貴一家三代7口人住著土房,條件簡陋、每人平均居住面積不足。扶貧工作隊多次到府溝通,話家常、講政策、説案例,自聰貴一家都拒絕危房改造。

吃了無數次閉門羹的曹慶源仍不願放棄,當他知道自聰貴的孫子因為生病需要開證明、找醫院時,他又幫忙聯繫醫院、寫材料,解決了自聰貴一家的難題。自聰貴孫子看病有著落之後,曹慶源又忙著介紹自聰貴的兩個兒子到村裏的工程隊工作。家庭收入增加,政府危房補助到位,歷時5個月,自聰貴一家危房改造的工作終於做通。一家人住上了新房,還多了一間臨街鋪面。自聰貴慚愧地説:“之前我們一家的態度確實不好,沒想到你們真的幫我們考慮問題,謝謝你們。”

自聰貴家的例子只是危房改造中的一例。近一年來,紅星村改造了634戶危房,人居環境大幅改善,這一切離不開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奮鬥的曹慶源和扶貧工作隊隊員。

彌渡縣是大理州除大理市之外壩區人口密度最大的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較為突出。2018年以來,彌渡縣落實國家“一戶一宅”政策,深入開展農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盤活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用作解決村民宅基地剛性需求、村內公共設施建設、土地復墾等。其他鄉鎮的工作在順利推進,唯有紅星村進展緩慢。

“紅星村外出務工人員多,大量老舊房屋閒置。即使不再居住,老房子還是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拆除工作也更為艱難。”曹慶源説。面對群眾的抵觸心理,曹慶源和扶貧工作隊做到公平、公開,提前10天召開群眾會,會上討論各家各戶有多少面積、需要拆除的有多少,得到群眾認可後發通知公示,公示10天后再進行拆除。

拆房子容易,但從哪開始?先從村兩委班子開始,黨員跟上,再在全村鋪開。紅星村黨總支書記劉美紅積極響應,她的父母卻打起了退堂鼓,一家人的關係變得緊張。曹慶源知道後一次次到府,分別跟劉美紅的父親、母親和愛人溝通,告訴他們空心房的政策,告訴他們應該支援劉美紅的工作。幾天之後,劉美紅的父母同意拆除閒置的老舊房屋。孔家營村村民小組的空心房拆除工作在15天內順利完成。

從到紅星村的那一天起,曹慶源就沒有休息過,把電話公佈給全村人,大大小小的問題一一幫助疏導解決。連續作戰的疲憊讓曹慶源病倒,在扶貧工作隊的催促下,曹慶源終於到醫院做了心臟手術。術後還沒休養好,他又立馬回到工作崗位。駐紅星扶貧工作隊的隊員周曉龍説:“我們既擔心曹老,又感到幹勁更足。”截至目前,紅星村順利拆除空心房337戶,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在彌渡,像曹慶源這樣的幹部還有很多。他們埋頭苦幹,一心一意地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哪的群眾有需要,他們就在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彌渡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一舉實現縣域農村危房全面清零,空心房整治工作順利開展。如今,雲貴高原上的小城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幸福的山歌也越唱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