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燒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蝦團村村民陸言禮家的灶火正旺,蒸餾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發出動聽的聲音。
“以前我們是做這個的。”村民陸忠家從懷裏摸出一塊光燦燦的石頭,“這叫水晶石,是當年挖硅土的副産品。”不過,陸忠家説,刨去買挖機和在山裏開路的成本,沒掙到啥錢。“後來政策不允許了,破壞環境。”
1990年,陸忠家懷揣著借來的50塊錢,坐火車到廣東打工;到1995年,已有100多個侗寨鄉親跟著他一起南下務工。但這麼多年,蝦團村依然貧困——1030人的寨子,2014年經精準識別,有貧困戶74戶312人。
“村裏沒長久産業,全面脫貧難實現。”縣委組織部駐蝦團村第一書記楊良明説,“大夥種好黑老虎,這次應該能徹底脫貧了。”楊良明説的黑老虎,是湖南山間一種野果,果實一顆顆簇擁在一起,可入藥,也可釀酒。
“盛果期畝産可以到2000斤,剛問世的時候,能賣到15到20元一斤。”村民陸信康告訴記者,他和陸忠家曾一起在廣東的荔枝園裏打工好幾年,學到了基本的種植知識。又經過七八年,陸信康終於摸索出一套適應家鄉環境的黑老虎種植技術。
村裏人也有想學的,但很難。一是蟲害多,二是不懂剪枝。2015年,村幹部請陸信康、陸忠家給大家講講課,兩人一口答應。“大家都學會了,有了規模,才能做大做久,才能種好山貨拔窮根。”陸信康説。他們手把手教貧困戶剪枝、授粉、育苗,帶頭成立了合作社。縣農業部門也派去專家,組織編寫種植操作規程,進一步推廣種植。
“除了賣果,也能賣苗,還能賣酒。”楊良明説,如今,蝦團村的黑老虎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專業合作社有4個,蝦團村的種苗供應範圍已經延伸到江西、廣西、貴州等多個省份。
“耶啰耶!耶啰耶!”歡鬧聲中,熱氣騰騰的果酒端上了桌,陸言禮家飛出侗家人歡樂的祝酒歌……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