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扶貧迸發勃勃生機,清遠連樟村由貧困村變成幸福村莊
清遠英德連樟村村民陸國建種了幾十年地,以前真的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壓根沒想到有一天,可以不用日曬雨淋、不用彎腰就把地給種了。去年8月,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下稱示範園)建成後,陸國建跟村裏20多名老鄉一起,成為一天工作8個小時、每週休息兩天的農業産業工人。
談起過去一年,陸國建直言變化太大了。確實,記者多次到連樟村採訪,每次都發現村莊不一樣了。這個曾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貧困村,如今已經蝶變成花園般的幸福村莊。村裏小孩上課有校車接送,村民去市區有公交車,更關鍵的是産業發展迸發勃勃生機,村民們的荷包越來越鼓了。
清遠連樟村村貌
村民變身農業産業工人
1月15日,記者來到位於粵北山區的連樟村。記者聽聞,建有11個溫室大棚的示範園于去年5月開建,8月建成運營,11月已有美月西瓜、水果青瓜、聖姑甜瓜等品種上市。
當天,在陸國建帶領下,記者進入了其中一個溫室大棚。記者看到大棚裏種植的是櫻桃番茄,採用了無土栽培、立體採摘等技術,1米多高的植株上已碩果纍纍。陸國建介紹道:“大棚佔地面積有4畝多,種了七八千棵櫻桃樹和番茄。”
據介紹,這個大棚日常只需要兩個人打理,現在已經挂果了。他們主要工作是摘側芽、摘果等。“這個大棚是智慧化的,水、肥都是自動滴灌,所以不需要那麼多勞力。你看這個用來栽種的盤,都架高到一米左右,勞動時完全不用彎腰。如果要爬高,又有自動化升降機。”
連樟村屬山區,人多地少,過去的農業一直處於粗放的發展狀態,農民憑著世代相傳的方式在當地種植特色農作物,如紅薯、黑皮冬瓜、玉米、水稻、白菜等。陸國建説:“以前都是扛著鋤頭、挑著肥水到田間勞作,風吹日曬,現在的工作輕鬆多了。”
“家裏有兩個80多歲的老人要照顧,小孩也要上學,所以只能待在家裏,不能外出打工。以前,我跟老婆兩個人種地、打零工,一年忙到頭也就一兩萬元的收入。”陸國建告訴記者,現在夫妻倆都在家門口的示範園上班,一天工作8個小時,每人每天有130元,兩個人加起來每個月就有六七千。對於現在的生活,他説自己很滿意。
據了解,示範園屬於廣東省連樟村果菜茶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帶動當地特色新型産業的發展,而且大幅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該項目目前聘請了20多位村民在這裡上班,繁忙時還會額外雇傭零工。駐村第一書記江金球告訴記者,示範園自去年8月投入運營以來,光工資報酬就為當地村民增收約30萬元。
連樟村不少村民在這樣的現代農業産業園裏上班
連樟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陸國芳是陸國建的鄰居,他們夫妻倆也在示範園上班。陸國芳説:“我今年已經55歲了,現在出去打工,很難找到工作了。好在現在村裏的産業越來越多,這些産業都優先照顧本村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真心覺得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確實,連樟村的産業越來越多了,為村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比如,村裏利用已停辦的連樟村小學閒置校舍開設扶貧車間玩具裝配加工點,直接解決就業崗位200個,生産線的工人每月工資收入2500元至3000元,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約6.5萬元。
江金球告訴記者,連樟村過去集體經濟匱乏,長期處於貧困之中。“自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當地積極推進産業扶貧,正將村裏的産業做大做強做好,讓村民走上致富奔康的道路。”
江金球透露,經過幫扶,到去年年底,連樟村已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54戶、130人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491.77元,同比增長42.3%;村集體收入68.8萬元,同比增長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