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點國家,是實現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緬甸是中國的傳統友好鄰邦,與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緬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高,是首批加入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21個國家之一。目前,中國是緬甸最大的外資來源國。

自2013年以來,中緬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就可圈可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層訪問頻繁,合作機制逐步完善。近年來中緬領導人頻繁互訪和會見,促進了兩國政治互信。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會見時任總統登盛。10月,他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期間會見緬國務資政昂山素季。2017年5月-2019年4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三次會見來華參會的緬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隨著中緬政治互信和雙邊關係不斷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雙方不斷推出新的合作倡議,合作機制也不斷完善。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緬雙方成立了中緬經濟、貿易和技術聯委會、中緬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等雙邊“一帶一路”合作機制以及中緬經濟走廊論壇等合作平臺,緬甸于2018年12月宣佈成立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任主席的“一帶一路”指導委員會,指導緬甸聯邦政府與省邦政府各級之間的協調以及相關政策工作。不斷完善的合作機制有力推動了中緬“一帶一路”建設。

其次,中緬經濟走廊建設進入快車道。中緬經濟走廊北起中國雲南,經中緬邊境南下到曼德勒,然後分別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經濟特區,形成三端支撐、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主席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共建中緬經濟走廊達成重要共識,自此中緬經濟走廊建設進入快車道。2018年9月9日兩國政府簽署共建中緬經濟走廊的諒解備忘錄。9月11日,中緬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同意成立發展規劃、産能與投資、交通、能源、農業、邊境經濟合作區、數字絲綢之路、生態環境、旅遊、金融、資訊以及地方合作等12個重點合作領域專項工作組。雙方將依託聯委會工作機制開展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兩國陸續推出包括仰光産業新城、皎漂經濟特區、中緬鐵路等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儘早形成中緬經濟走廊的支撐架構。

第三,“民心相通”夯實合作基礎。“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得以順利推進的民意基礎。因此,在緬甸開展“民心相通”工作 變得異常重要。為此,中國通過多主體、多領域、全方位的方式做好緬甸民心工作。中國政府組織媒體、智庫、社會組織開展交流合作,增設東盟菁英獎學金,開展扶貧工程,中國企業重視承擔社會責任,尊重緬甸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注重環境保護、招募當地僱員,興建學校和道路橋梁,等等。人文交流已經成為推動中緬關係發展的積極力量,兩國人民的“胞波”友誼也在文化交流中煥發光彩。

2020年是中緬建交70週年。中緬雙方領導人將以此為契機,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以及“綠色”理念,圍繞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在港口、工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醫療、農業和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促進緬甸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造福當地百姓。(姜志達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