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科救治能力方面,1.剖宮産率下降。剖宮産率是産科品質控制的重要過程指標,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顯示剖宮産率由2013年的45.35%降至2016年的40.23%。近兩年,雖然高齡産婦急劇增多,收治危重症的1000個三級醫院的剖宮産率在2017年仍然控制在41.32%。剖宮産率下降與國家加強孕産婦系統管理密不可分,各級醫療機構不斷完善孕産婦管理制度和服務模式,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助産技能培訓、開展産程中人性化服務,為保障孕産婦及胎兒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2.多學科診療模式常規開展。多學科診療的開展提高了危重孕産婦的救治能力,降低了孕産婦死亡率和嚴重疾病的致殘率。同時各種危重監護和救治技術的成熟開展,為危重孕産婦救治提供了技術保障。
産科醫療技術方面,1.嚴重産後出血的止血技術提升。生育政策調整後,瘢痕子宮再妊娠的人群比例增加,導致嚴重産後出血及育齡婦女子宮切除風險增高。對此研發了胎盤植入凶險等級預測評分體系,創新手術止血技術九步止血法,並應用於臨床,有效的減少了嚴重産後出血及子宮切除率。2.積極開展産前診斷新技術。將新興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産前、胚胎植入前診斷,尤其是遺傳疾病的無創産前檢測能力迅速提升,目前對已知致病基因並造成嚴重出生缺陷的單基因疾病診斷基本能完成産前/胚胎植入前診斷,並實現了胚胎複雜單基因疾病診斷及HLA配型分析同時完成,達到生育健康後代並治療患兒的雙重目的,減少了嚴重遺傳缺陷患兒的出生,救治能力也走到了國際的前列。3.胎兒宮內治療技術不斷發展。在傳統産前篩查和産前診斷技術實現廣覆蓋的基礎上,我國胎兒醫學的發展也非常迅速。針對部分胎兒疾病我國開展了胎兒宮內診斷和治療技術,為胎兒疾病的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