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敬歷史致未來 中國“時空對話”開啟新征程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前成功舉辦了一場盛大國慶閱兵,展示出經過70年發展後的中國實力。

70年前的10月1日,同樣是這片廣場,為了舉行開國大典,剛剛被北平城的軍民們從廢墟和垃圾中清理出來。

今天,站在同一片土地上,中國人和自己做了一次穿越時空的深切對話,回顧歷史,更望向未來,以此開啟今天的新征程。

2019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敬歷史:超越百年悲情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用他的國慶日程表,詮釋了中國珍視歷史的傳統。

國慶前的一個月,習近平走訪多個新中國的歷史出發地;在國慶倒計時之際,率領中央領導集體參觀70年成就展,鄭重舉行最高國家榮譽的頒授儀式;在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瞻仰開國者遺容;及至1日在天安門城樓發表講話、登上閱兵車——以充滿儀式感的方式,一步一步將這個國家緬懷歷史的氣氛推向高潮。

正如習近平在9月30日國慶招待會講話中所述:“70年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過去70年的不凡歷程,讓中國找回了自我,超越了百年悲情,令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想“從未如此接近”。

但同時,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啃的都是硬骨頭”,世界也來到大調整大變革的關鍵時期,中國面臨著內外部複雜的局面。

習近平不止一次説:“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70年回眸,無疑是在歷史中汲取智慧、為國家凝聚共識的絕佳機會。

2019年9月29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圖為儀式現場。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致未來:征程未有窮期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習近平在9月30日的國慶招待會上如是説。最近幾天,他已發表多篇重要講話,向外界傳遞了這個國家當前的思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範那樣堅守、像英雄模範那樣奮鬥”。他專門邀請剛剛獲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隊員、教練員代表——這些拼搏奮鬥者的典範,參加國慶招待會。

在國慶招待會講話中,習近平特別強調了“團結”。他説,“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

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指出,“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他連用3個“前進征程上”,強調面對未來中國對自己道路的堅持。

習近平特意選取出“奮鬥”“團結”“前進”這些頗具歷史感的詞彙,希望用這種承載國家共同記憶的語言,喚起中國人的內心共鳴。

國慶70週年聯歡活動於2019年10月1日晚8時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整個聯歡活動由主題表演、中心聯歡表演、群眾聯歡、煙花表演四個功能表演區組成。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再出發:中國擁抱美好

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習近平,既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又滿懷自信和激情。他説:“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通過對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歷史連結,串起了中國的復興夢想。

1日上午,剛剛舉行的盛大國慶典中,參與者有垂暮的共和國功勳獲得者,也有“00後”的年輕人,有來自偏遠地區的基層民眾,也有受邀觀禮的台灣里長,有經歷汶川地震重獲新生的士兵,也有剛剛在止暴制亂中負傷的香港警察……他們一起走過天安門前的畫面,就像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蒙太奇,展現了一個複雜、深刻、努力嚮往美好的真實中國。

1日晚間,北京的夜空綻開絢爛的煙花,參加國慶聯歡的人們用積蓄多時的激情,演繹出70年中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在70華誕之際,中國用這場空前的慶典,傳遞了對自己、對世界、對未來持續、穩定、正向的信心和期許。

通過這次隆重難忘的慶典,中國人亦接受了歷史與激情的洗禮,將沉澱出更成熟的自信,從過去70年“中國能”以及“中國為什麼能”的思考中,獲取更多動能與智慧,再次出發。

當盛典落幕,中國人將帶上這份70年的饋贈,開啟他們的新征程,續寫下一個70年關於中國夢想的新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