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人間正道是滄桑——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華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1949—2019。
70年風雨兼程,今日之中國從開天闢地到改天換地,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在叩問: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70年披荊斬棘,今日之中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世界在探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70年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走出了一條民族復興的人間正道。時代在追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
鑒往知今,啟迪未來。新長征路上再出發,我們該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書寫民族復興新的輝煌?
青春之中國——70年,古老中國煥發蓬勃生機,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抵達新的高度
只有了解舊中國的苦難,才能讀懂新中國的重生。
2019年9月,修葺一新的天安門,等待著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盛典。
100多年前,這座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國”的皇權之門,上演的是一幕幕屈辱——
八國聯軍踏進天安門,列強在這裡搶劫、殺戮……
那是一個跪著都無法求生的年代!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裏,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讓古老帝國在風雨飄搖中走到盡頭,災難深重的中國人呼喚著青春中國的誕生。
梁啟超激情寫下:“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李大釗奮力疾呼:“吾族今後之能否立足於世界,不在白首中國之茍延殘喘,而在青春中國之投胎復活。”
70年前,天安門城樓上,伴隨著毛澤東的莊嚴宣告,新中國呱呱墜地,中華民族從此開闢了歷史的新紀元。
當年寫下《少年中國説》的梁啟超絕不會想到,他的兒子梁思成站上天安門城樓見證開國大典,並參與完成了新中國國徽的設計。
已是耄耋之年的程不時青春中國的記憶,也是從天安門起筆——
70年前,作為清華大學航空係第一批學生,程不時參加了開國大典遊行,並帶去親手設計的按照真實比例用紙做的“飛機燈”。
開國大典當天派出僅有的17架飛機參與閱兵,沒有一架“中國造”。
遊行時,有人對他們高喊:“你們一定要設計出真的飛機來!”
程不時潸然淚下!
7年後,26歲的程不時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飛機設計師,後來參與設計出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2017年5月5日,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作為專家顧問團成員,拄著拐杖、滿頭白髮的程不時在飛機落地那一刻,再一次流下熱淚!
從“紙飛機”到“大飛機”,70年天翻地覆……
這是綜合國力跨越發展、國際地位快速提升的70年——
南京—常州,一段不到200公里的鐵路線上,有著一個祖孫三代火車司機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爺爺姜福臨開的是蒸汽機車,單程要十多個小時;上世紀90年代,爸爸姜愛舜開的是內燃機車,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如今,“90後”的瞿俊傑駕駛的高鐵,時速350公里,單程38分鐘。
瞿俊傑這樣感受速度:“爺爺愛吃常州菜肉餛飩,當年到了站就吃一碗;爸爸開火車時常常從常州帶生餛飩回來煮給爺爺吃;現在,我可以把一碗煮好的餛飩帶回來,到家時還熱乎乎的!”
“一碗餛飩”,一把尺規,丈量著新中國70年發展的速度與輝煌。
天安門西北約8公里,北京展覽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向我們打開了一條通向歷史的時空隧道:
“兩彈一星”、雜交水稻、深海探測、C919大飛機、天眼望遠鏡等重大科技成果贏得世界讚嘆;三峽工程、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改變祖國面貌;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新區等建設令人鼓舞;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首屆進博會等極大振奮人心……
中國經濟總量從600多億元增長到90多萬億元,增長174倍。中國從一窮二白起步,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更為彰顯……
這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幸福指數快速提升的70年——
70年,中國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窮。曾經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如今享受全世界最大的民生保障網;平均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受教育程度從文盲佔八成到高等教育即將普及;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60倍……
這是全方位進步、歷史性變革的70年——
大至憲法修改,小到垃圾分類,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從“豆選”到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廢除保甲制度到實行基層群眾自治,人民當家作主成為新中國鮮明特徵。山川家園更加秀美壯麗,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強軍興軍邁出嶄新步伐……
70年斗轉星移,在中華文明歷史坐標中又該是怎樣的位移?
良渚古城,最古老的“杭州城”,那著名的玉琮王散發著人類文明的曙光。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華5000多年文明再次贏得世界喝彩。
難以忘記,甲午戰爭後,這座“人間天堂”,被強徵為日本商埠、設立租界而暗淡凋敝。魯迅先生以《論雷峰塔的倒掉》呼喚一個舊世界的滅亡。
今天的這裡,數字經濟勇立潮頭,見證佔世界GDP約九成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聚首,成為一張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
良渚更像一個活化石,印證著一個盛—衰—盛的文明變化。
“中國經濟的世界地位經歷了一個明顯的V字形變化軌跡,是迄今為止唯一經歷了由盛至衰再至盛的國家,這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説。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2019年,北京金秋。90歲的臺盟中央原名譽副主席田富達唱起這首《義勇軍進行曲》。
歲月已讓這位老人的耳朵有些失聰,眼睛幾近失明,但唱起國歌來,每句歌詞都準確,每段旋律都鏗鏘。
70年前,他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在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那海嘯般的歡呼至今仍縈繞在他耳邊:“當時我激動得只想大喊……”
70年來,他見證了新中國成長的每一段青春歲月。
70年春華秋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