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的人們,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這是一個複雜多變、並不安寧的世界。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困擾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人類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世界聽到了來自中國的方案。

習近平:“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

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傳承了“絲路精神”的“一帶一路”倡議,將眾多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2013年9月7日,在古絲綢之路的途經地哈薩克,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

習近平:“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

20多天后,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印度尼西亞,他進一步提出了共建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倡議。

習近平:“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7年和2019年,中國作為東道主,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世界眾多國家,紛紛響應倡議,和中國一起,共商共建共用“一帶一路”。

2018年以來,美國對華持續施壓。挑起並不斷升級貿易戰,給中美經貿合作帶來了嚴峻挑戰。習近平主席應邀多次同特朗普總統會晤、通電話,就經貿問題和雙邊關係進行溝通。中美雙方進行十多輪高級別經貿磋商。

長期以來,中俄都將對方視為本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兩國關係從歷史中一路走來,今天已經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成功典範,也成為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主席親自踐行中國同周邊國家“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的承諾,6年多來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引領中國與周邊國家攜手做大“蛋糕”,共用發展成果。

2014年3月31日,比利時布魯塞爾,這是中國和歐盟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歐盟總部的首次訪問。

從柏林、巴黎到倫敦,從臨近北極圈的芬蘭赫爾辛基,到愛琴海畔的希臘羅德島,隨著習近平到訪的腳步,中歐關係史新的畫卷,正在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帶領古老而常新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拓進取,砥礪前行,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開闢人類更加光明的前景指明瞭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