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民政部部長黃樹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介紹了70年來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關情況。

陳寶生介紹,我國已建立起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擁有各級各類學校51.9萬所、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2.76億人、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0多萬人。教育總體水準已居世界中上行列,為經濟社會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以高等教育為例,國家高層次人才60%以上集聚在高校,國家基礎研究和國家重大科研任務60%以上由高校承擔。

黃樹賢説,目前我國的社會救濟已從臨時性措施發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了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每年保障6000萬左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織密兜牢了基本民生網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735.3萬張。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張紀南介紹,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人數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去年的7.8億人,城鎮新增就業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著力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對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我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基本建立起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張紀南説,納入保障人員越來越多,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5億人,失業、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均在2億人以上,覆蓋絕大多數職業群體;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基金累計結余6.8萬億元;保障水準不斷提升,服務更加方便快捷。

“70年來,我國住房建設加快推進,基本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住房問題。”王蒙徽説。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住房困難。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分別提高263倍和395倍。

“我國居民健康水準持續改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産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馬曉偉説。衛生投入不斷提高,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達到6.6%。建立起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人口達到13億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超過99萬個,醫療衛生網路不斷健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