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李代祥 郭方達)從翻身解放,到承包土地迅速增收;從全面取消農業稅,到深化農村金融體制創新……

日月輪轉,地覆天翻。70年來,農民的生活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他們腰間的錢袋子最有發言權。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農民的收入出現了顯著的增長,生活水準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實現了從貧窮到總體寬裕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按當年價格計算,我國農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4617.0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比1949年增長了40倍,年均實際增長率為5.5%。

收入水準的增加也給農民的消費升級提供了動力,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12124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49年實際增長32.7倍,年均實際增長5.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1954年下降了38.5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如全面取消農業稅,提高農産品價格,推進農村産業融合,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著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收入取得了持續較快增長。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包括最低生活補貼、養老補貼、農村合作醫療等在內的收入轉移支付體系。2018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轉移凈收入達到了2920元。

錢袋子關聯著每一位農民的生活,解決好農民增收的可持續性問題,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格局,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宏偉目標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