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周紅亮在檢測電網鐵塔。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9月4日,天空下著濛濛細雨。與往常一樣,陜西寶雞秦嶺輸電運維班巡視員周紅亮肩上背著測溫儀,行走在距離寶雞市區50公里的秦嶺觀音山,巡視著連接秦嶺南北的電力線路。

“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逃難的,仔細一看原來是巡線的。”曾有人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送電線路工的辛苦。

周紅亮就是這樣一位巡線工。他日復一日,奔走于秦嶺深山無人區,及時掌控著輸電線路每一處變化。24年來,他奔走了6萬多公里,發現處理線路缺陷上萬處,確保了維管線路24年無人員責任故障,保證了轄區鐵路、工農業安全用電,以自己的行為詮釋著新時代工匠精神。

  周紅亮(左)和同事在檢測電網線路。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秦嶺山中的“活地圖”

“夏天巡線要防蛇、防漆樹,冬天巡線要防野豬和狗熊,每次上山巡線都要帶上蛇藥、驅蟲藥和砍刀等工具,線路巡視時都得邊走邊喊話,要不然,會被一些人當成野豬打。”周紅亮一邊説一邊賣力清除樹障給記者開路。

周紅亮巡視維護的設備裏有兩個我國“第一”,一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二是我國第一座帶負荷融冰變電站——110千伏秦嶺帶負荷融冰變電站。

秦嶺山脈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嶺,高山險峻、環境複雜。周紅亮所在班組維管的線路跨越兩省兩區三縣,維護半徑260余公里,巡視一遍共徒步2000多公里。位於秦嶺山中的融冰變電站更是承擔著寶成鐵路等國家運輸動脈的供電線路融冰工作,這也正是周紅亮常年孤獨堅守的工作崗位。

在公司裏,周紅亮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活地圖”,這種稱呼源於大家對他的認可。

  周紅亮和團隊在使用無人機巡檢。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24年前,周紅亮懷揣夢想走進大山,負重30多斤的水、工具包、材料,巡視崇山峻嶺包圍著的桿塔。上山的路是用一把鐮刀邊走邊開拓的,山的陡峭讓人每跨一步都要使勁。剛開始巡線時,因為不熟悉道路,他走到中途迷失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正常情況下只要2小時的路程,他用了8小時才繞出來。有了這次經歷後,他在巡線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下每一處線路環境、道路標誌、山裏的一草一木,這些資訊也慢慢從本子裏進入到了他的大腦中,使他成為大山中的“活地圖”。

秦嶺融冰站都是在冬季最冷的時候開始融冰工作,站內條件艱苦。特別是每到春節,當千家萬戶都沉浸在團聚的喜悅當中時,周紅亮和他的同事還是像平日一樣融冰、巡視、再融冰、再巡視。“春節用電負荷增加,更要保障用電安全,不能出一點意外”。

餓了,就吃幾口隨身帶的幹饃,累了,就在雪地裏休息一會兒,正是這份堅持,24年裏秦嶺山區線路從未發生過冰災引發的事故。

  周紅亮和團隊使用無人機巡檢。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一線工人登上央視《我愛發明》

如果説周紅亮只是認真做好份內工作,那麼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還有大家公認的另一個稱號——發明家。

周紅亮每次巡線中,他的腿在走,耳在聽,眼在看,腦子還在思索。當其他人在抱怨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周紅亮總是在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每當巡線歸來,累了一天,同事休息休整時,他卻不知疲倦地鑽研專業技術。就這樣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大量的送電線路及帶電作業的書籍,在他房間,到處是一堆堆、一疊疊、一壘壘的書籍、資料。

正是這種用心鑽研的精神讓他解決一個又一個生産生活中的難題。

為了避免在巡線過程中遭到動物傷害,周紅亮帶領班組職工研發了“防蜂帽”。當線路工走在山裏的小道時,如果不小心,觸碰了“地窩蜂”,立即將頭上“防蜂帽”的絲網放下,可以完全制止螞蜂襲擊,達到保護頭部、頸部的作用。在山區線路遭遇蛇害比較普遍,他研製出了“防蛇金具”,有效避免了蛇害導致的線路故障。

在解決導線接點發熱帶電處理的問題上,他潛心研究始終沒有突破,一次偶然機會,他在被升起的車窗玻璃夾到手後突發靈感,提出應用電動遙控壓接方法,研製出了“遙控式電動分流器”,實現了帶電遙控導線分流,消除了線路運作隱患。

面對導線懸挂異物人工難以清除,周紅亮創造性提出採用遙控機械清除,經過不斷改進,研製出“線路除障精靈”,保障了線路除障作業安全,這個發明還登上了央視《我愛發明》欄目。

……

2013年,公司成立了周紅亮勞模創新工作室。周紅亮帶領大家連續研發了輸電線路覆冰遠端檢測系統等30余項創新成果,其中13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3項成果在陜西省科技節上展示,2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電網公司銀獎。他本人也從一名普通的線路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範、首批“國網工匠”,黨的十九大代表。

  周紅亮和團隊研製的小黃人“線路除障精靈”。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周紅亮在技能上有絕技,在專業管理上也有絕活。擔任班組長後,他緊盯班組專業管理,實行班組網格化管理,將重點工作逐層分級形成縱向軸,以24節氣為橫向軸,形成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班組二十四節氣表。

對照二十四節氣表應用績效管理實施個人自評和班組點評,推進班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周紅亮先後培訓輸電運作檢修人員300多人次,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和激勵著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投身電網事業。

“作為勞模,要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帶好隊伍,培養好身邊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培養更多技術能手”,周紅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