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工作中的李曉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工作21年來,先後累計解決重大技術難題50多項,完成技術創新成果20多項,被同事譽為數控機床的“活流程”和“活字典”……在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有這樣一名不斷挑戰行業尖端,攻克技術難題,努力創新的試車工——李曉佳。

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重要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研發生産基地和智慧製造基地,其提出的“匠心智造中國好機床”理念深深的影響著每一位員工。喜歡面對挑戰、解決難題的李曉佳在工作中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人。1998年,剛剛參加工作的他被分配到寶雞機床廠大件車間工作實習,從看到車間裏那些大型先進設備的第一眼起,他就下定決心要駕馭這些“鐵馬”。從此,他處處留心,注意掌握師傅操作的每個細節,對每個知識點都要刨根問底,有的師傅説:“咱們會用就行了,何必這麼認真。”他卻不以為然,一定要弄清原理,發揮出設備的潛能,加工出合格完美的工件,創造出更大價值。正因為這一股鑽勁,李曉佳在實習的一年時間裏和師傅們共同解決了3項技術難題,使某型號車床變速箱的精加工效率提高了20%。

2001年初,李曉佳的工作迎來了一次選擇,一面是“輕鬆”的技術崗位,一面是具有挑戰性的數控車間一線工作。為了能夠學到更多的技術,操作更多的機型,李曉佳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開始從事全功能機床的裝配、試車等工作。當時的數控車間是一個高精尖設備的成品裝配車間,承擔著全廠的所有數控機床的裝配、調試任務,試車工作就是給每台機床做動態的精度檢驗,通過車削試件來檢驗機床的加工精度,這個崗位的工作讓李曉佳掌握了公司裏幾乎所有機型的操作,“因為要針對不同的産品去做試車,所以公司裏200多個型號的機器我基本上都過手,都要會操作,用它加工産品。”李曉佳説。

除了會的多,李曉佳也會的“精”。因為産出的每台機床都是中高檔商品,好多外購件也都價值不菲,稍有閃失都會對企業和用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試車工在使用機床時要特別小心,不能出任何差錯。“開始時特別怕‘撞車’(誤操作),有時候嚇的幾天不敢碰機器。”李曉佳説,就是在這種嚴格的要求下,他堅持在加工每一批零件時,都要吃透加工工藝,研究制定加工方案,保質保量完成試車任務,做到“零失誤、零差錯”,技術水準也一步步成熟。

對李曉佳來説,試車工這一崗位吸引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要不斷解決用戶的各種難題,而在承擔這些任務時,大多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往往需要他打破常規,大膽創新。

在多年的“挑戰”中,最令李曉佳難忘的一次是他的自寫程式“打敗”電腦程式的經歷。2007年,一家工廠招標選購設備,寶雞機床與另外兩家企業同時投標,當時招標方要求必須用他們指定的程式工藝。李曉佳在接到這項任務後就動起了腦筋,如果用指定的電腦程式很難體現自己公司的優勢,而自己手工寫的程式路徑短,走的空刀少,效率高,於是他決定用實力拿下這個任務。在與客戶代表溝通時,李曉佳堅持用自己的手寫程式與客戶提供的電腦程式進行比較,結果手工寫的程式比快了15秒,就是這15秒的差距,讓客戶對李曉佳豎起了大拇指。

李曉佳坦言,他很享受通過自己的鑽研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在他看來,“執著追求,不斷鑽研,努力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而成為一名集技術、知識、創新為一體的新型技能工人,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標。“對我而言,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解決客戶的每一個難題,讓客戶用上好設備,讓設備發揮出更好的性能。”李曉佳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心中的“工匠精神”,並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