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4日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全景式展現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白皮書説,進入新時代,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邁出了強軍興軍歷史性步伐。

為什麼要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改革有哪些具體舉措?改革是否會對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有所影響?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來自軍事科學院的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釋清仁,戰爭研究院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趙德喜,戰爭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劍飛。

問: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釋清仁:這次改革的“路線圖”,第一步是重塑領導指揮體制,第二步是優化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第三步是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根據改革總體方案確定的時間表,2020年前要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構建能夠打贏資訊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問:這次改革有哪些具體舉措,取得了什麼成就?

王劍飛:這次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力度深度廣度前所未有。我軍打破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調整組建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五大戰區以及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領導指揮體制實現歷史性重塑。裁減軍隊員額30萬,調整軍兵種比例和部隊編成,重塑力量結構佈局,構建新的院校、科研機構和訓練機構體系,推動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問:如何理解這次改革的意義?

釋清仁: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新的時代條件下,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從根本上制約了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強國夢強軍夢,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戰略勇氣和對黨和國家事業高度負責的擔當精神,緊緊扭住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個牛鼻子,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

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鬥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通過這次改革,人民軍隊實現了整體性、革命性重塑。

問:改革是否會對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有所影響?

趙德喜:白皮書充實完善並突出體現了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的時代內涵。白皮書從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五個方面,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並分別定位為新時代中國國防的根本目標、鮮明特徵、戰略指導、發展路徑和世界意義,形成了新時代中國國防政策較為完整的體系架構,使新時代中國國防政策核心內涵更為明瞭,結構關係更為清晰。

白皮書明確將“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作為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鮮明特徵,將“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中國國防的世界意義。中國國防政策的防禦性質和一些基本原則並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為貴”的中華文化傳統,決定了中國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仍然是中國國防的根本目標,中國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國防和軍隊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推動機械化資訊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智慧化發展,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不斷提高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目的仍然是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問:如何全面釋放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效能,開創強軍事業新局面?

釋清仁:應該對軍事政策制度進行一次系統、深入的改革。推進政策制度調整改革,需要把握以下環節,即:深化我軍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隊黨的建設制度;創新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形成基於聯合、平戰一體的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重塑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形成聚焦打仗、激勵創新、軍民融合的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推進軍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形成精準高效、全面規範、剛性約束的軍事管理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