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以“綠色”身姿站上發展前沿——甘肅綠色轉型發展紀實

新華社蘭州8月4日電 題:以“綠色”身姿站上發展前沿——甘肅綠色轉型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姜偉超、程楠

100多年前,左宗棠在這裡哀嘆“隴中苦瘠甲于天下”。而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正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隨著國家一個個大佈局、大戰略、大規劃的實施,借助“一帶一路”建設,這片新中國扶貧開發的出發之地,正在用“綠色”謀未來,一幅幅壯美的生態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這裡,是甘肅!

生態蛻變 綠色脫貧

有一種脫貧叫“蛻變”。

定西,年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三成。不毛的土山、漫天的黃土和山坡上的放羊人,是人們最深的記憶。風沙吹了一年又一年,吹得人們臉上的皺紋像溝壑一樣深。這裡的人盼雨又怕雨,一毛不生的山溝遇雨就變洪水,老百姓常哀嘆旱地多水災!

而今,如果像鳥兒一樣飛越黃土高原,俯瞰這裡的山川丘陵,你會發現黃土高原和群山梁峁之間,不時出現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林木,生機勃勃,茁壯成長,綠意盎然。

借著“綠色”的東風,定西市“中國藥都”的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國薯都”的名氣越來越響。

生態蛻變,黃土地不再生長貧窮。

7月下旬,離定西市300多公里的秦巴山區深處,隴南市徽縣群山滴翠,花香四溢。該縣大河店鎮硬灣村曾是當地最貧困的村莊之一,因為道路難行,詩人杜甫還曾在這裡留下“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的詩句。

這兩年,扶貧幹部組織村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充分利用當地的“原生態”環境發展蜂蜜産業。2000多箱蜜蜂,每箱每年可帶來三四千元收入,硬灣村靠此實現了整體脫貧。

村民們對於綠色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現在大家對於樹木和環境的愛護勝過金錢,因為“只有樹木多、環境優,收入才能高”。

事實證明,扶貧之路和生態之路是一條路。

2018年,甘肅省18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毫無例外,都是生態和小康“同步走”。

如今依託旅遊扶貧,好風光、好山水漸漸成為甘肅一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

政府順勢而為,從去年開始,甘肅省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扶持500個村發展鄉村旅遊,創建206個旅遊示範村,新建1萬戶標準農家樂。力爭到2020年,通過發展旅遊帶動脫貧的人數佔總脫貧人數20%以上。

傳統産業“脫胎換骨” 新興産業“強筋壯骨”

“甘肅正在實現一場綠色蝶變。”5月份舉辦的第二屆“甘肅·祁連山高峰論壇”上,許多專家表示,通過緊抓十大生態産業大發力,甘肅正在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8年,甘肅省十大生態産業完成增加值1511.3億元,佔全省生産總值的18.3%,增長6.7%;今年一季度,十大生態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佔全省GDP的比例提高到21.1%,成為推動甘肅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新支撐。

向綠,是痛定思痛後的轉型。

2018年1月份,甘肅省將推動綠色發展崛起、構建生態産業體系作為發展主攻方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迴圈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遊、通道物流、數據資訊、軍民融合、先進製造等十大生態産業有了“作戰圖”“施工圖”。

酒鋼集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生態産業中清潔生産産業的帶動性工程。酒鋼能源中心熱動總工程師文博告訴記者,目前,酒鋼集團已完成多臺機組改造,減排效果明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煙塵都實現了超低排放,其餘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將在今年完成。”

在有限資源與消費擴張、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甘肅省正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一大批新興産業已顯露勃勃生機。在甘肅,迴圈經濟讓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不少企業正躍躍欲試角逐新興行業龍頭。

這場生態發展“競速”,鳴槍就是衝刺。

在白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甘肅康視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機器轟鳴。這個坐落在寫字樓裏的“無垃圾、無廢水、無污染”工廠,已是國內生産能力最強的彩色隱形眼鏡生産企業之一。

甘肅省統計顯示,2018年該省生産總值超過8200億元,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600多倍。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均保持較高增速。

生態發展不僅給老工業基地帶來新動能,也借助新農業讓昔日的戈壁荒灘綠意漸濃。在甘肅河西走廊的酒泉市肅州區,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已成為當地人的“菜籃子”“錢袋子”。

肅州區總寨鎮沙河村的一座溫室大棚內,農民范立德拿出手機,打開“大棚管家”手機客戶端,點擊“卷簾打開”選項,棚頂的保溫布隨即緩緩掀開,室內頓時涼風徐徐。

“過去,這裡是一片荒灘;如今,能在石頭上發家,真是沒想到。”范立德説。

甘肅省計劃到2025年形成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面積30萬畝,生産蔬菜、果品、食用菌等園藝作物250萬噸,實現年産值120億元,力爭把河西走廊地區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西菜東調等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

以區位優勢構建大開放新格局

今年4月,一批産自甘肅的建材、蘋果和來自東部省份的服裝鞋帽等産品在甘肅蘭州集結後,乘坐南亞國際班列運往尼泊爾。

全長近7000公里的陸上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境內綿延1600多公里,甘肅省也由此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黃金段,與中亞、歐洲、南亞、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向西、向南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絲路古道迎來多向開放繁榮。

向南開放的通道不止如此。2017年9月,蘭渝鐵路開通,西部地區貨物沿該條鐵路向南經重慶、貴州、廣西等省區市,形成了貿易最便捷的“陸海新通道”。

2017年以來,甘肅省已經發運“陸海新通道”班列30多列,大西北的鋁材、洋蔥等不斷“南下”,東南亞地區的冰鮮産品和熱帶水果隨之“北上”,豐富了西北地區人們的餐桌。

目前,甘肅省已經建成蘭州、武威國際陸港以及蘭州、敦煌國際空港,天水國際陸港、嘉峪關國際空港也在規劃建設中,甘肅省“三大陸港、三大空港”開放平臺逐漸形成,推動包括甘肅在內的西部地區不斷“引進來、走出去”。

蘭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甘肅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額達47.8億元,同比增長6%,成為甘肅省外貿增長新亮點。頻繁的經貿往來,帶動了甘肅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人文、醫學、建築等多個領域的密切交流。

蘭州新區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借助“一帶一路”東風正在快速崛起。目前建成綜合保稅區、中川國際航空港、中川鐵路口岸等多個對外開放平臺,形成了以鐵路、公路、航空為基礎的立體交通樞紐體系,並列入全國第二批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甘肅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通道優勢進一步凸顯。向西,面向中亞、西亞等地的戰略通道、商貿物流樞紐和人文交流基地領先起航;向南,與東南亞“一路”與“一帶”的聯通越發緊密。截至2018年底,甘肅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94.7億元,增長21%,增速比上年提高44.9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長22.9%。

甘肅以區位優勢構建大開放新格局,正在從內陸腹地走到開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