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稱,中國自2004年起開設英語授課的醫學本科課程,多年來吸引了眾多外國留學生,其中很多來自南亞次大陸。從那時起,印度成千上萬有志學醫的學生選擇了中國的醫學學位。

據《印度快報》網站7月28日報道,今年7月1日,24歲的拉茜·帕特爾與123名印度學生一起從天津醫科大學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她是這批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她的笑臉被印在海報上,校內停車場附近的一根柱子上就貼著她的一張海報,上面寫著:“優秀畢業生”。

對於這些印度人來説,他們當醫生的夢想經常因國內激烈的競爭和有限的醫學院招生人數而受到阻礙。據印度政府最近給議會的答覆稱,在2019-2020學年,印度公立和私立加起來僅有573所院校可提供84127個學位。中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它成為這一傳統上由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主導的市場中的新興參與者。

報道稱,帕特爾即將結束其中國求學之旅。她的同學姆裏納利妮也是如此。

德里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杜麗瑪·農迪説:“對於那些沒有資格參加(印度)公立醫學院入學考試的人來説,中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中國學習比在印度的私立醫學院學習要便宜得多。此外,相比俄羅斯的大學,這些(中國)大學按國際標準衡量水準更高。”

帕特爾説,她在中國學習6年,她的父母花了約300萬至400萬盧比(1盧比約合0.1元人民幣)。

這使得中國大學成為替代印度私立醫學院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後者的平均費用很高。“我的侄女在浦那的一所私立大學,平均費用為850萬盧比。”57歲的孟買居民帕萬·夏爾馬表示。於是,他選擇把兒子哈希特送到天津求學。

來自泰米爾納德邦的四年級學生喬斯·阿卡什在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學習。他説:“我的母親認為我應該當醫生。在我這一代,家裏沒有人當醫生。所以我必須當醫生。”

4年前,阿卡什對中國的了解就是許多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長大的泰米爾孩子對中國所了解的:當地電視臺深夜用泰米爾語播放的李小龍的電影。“原本我覺得自己不喜歡中國。但是來到這裡之後,我很喜歡它。”他説。

報道稱,2019年,首都醫科大學在中國教育部可接收國際學生的醫科大學批准名單中位列第四。該名單每年在入學季節之前發佈,作為有志學醫的學生的有用指南。

本學年,該名單包含全國45所醫學院校,可招生3370人。許多大學集中在江蘇、山東和浙江等東部省份。

官方消息來源稱,在這45所院校招收的外國學生當中印度人佔絕大多數,其中許多人來自印度南部。據消息人士透露,還有來自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非洲國家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