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麼中國人賺錢多了,花錢卻猶豫了?
錢包越豐滿,消費越果斷,這條“剁手界”鐵律最近在中國失靈了。
數據顯示,進入2019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延續去年以來平穩增勢,但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增速卻較上年顯著下降,二者間剪刀差有所擴大。
簡單來説,中國人在賺錢多了的同時,花錢卻猶豫了。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為了探究上述現象原因,我們來捋一捋老百姓花錢的邏輯。
要消費,首先得有錢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全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整體維持在6.5%以上,保持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跑贏”GDP增速0.2個百分點。很顯然,中國人的錢包越來越鼓了。
要消費,還得舍得花錢。
一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年四季度提升3.2個百分點。二季度,北京、上海等地消費者信心指數雖略有回落,但仍保持高位運作。看起來,人們的消費意願也並未明顯減弱。
綜上所述,居民消費支出強勁增長似乎已萬事俱備,但結果卻並非如此。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低於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1.3個百分點。把日曆往回翻,去年全年,兩項統計之差僅為0.3個百分點;去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速更達到6.7%,一度反超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1個百分點。
很明顯,雖然中國民眾消費支出仍在上升,但今年來其增速已有所放緩,與收入增長差距也在拉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中國居民既“有錢花”,又“舍得花”,二者疊加後為何沒有順理成章兌現為強勁消費支出增長?
事實上,當前令中國民眾消費時有所猶豫的因素不少,先來看幾個。
消費潛力結構新舊錯配
大家都知道,中國正進入新一輪消費升級,有大量潛力待挖掘。但消費潛力存在結構上的新舊錯配,是導致上述矛盾的原因之一。
從2017年起,中國居民總體消費意願比例振蕩上行,同時大額商品消費意願比例卻持續下行,至2019年觸及歷史低谷。比如以往支撐消費快速增長的汽車,去年以來産銷量就持續在低谷徘徊。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此指出,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正處於結構新老交替。消費升級的舊部分集中于大額商品消費,主要以汽車、高檔商品消費為主;新部分即消費升級重心下沉,從高檔消費品轉向中檔消費品、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後者消費意願正在增強,前者迅速下滑。
然而,供給結構卻未能及時匹配這一變化。程實分析説,在汽車消費跌入週期底部導致舊力早衰的同時,零售業態、供給結構、配套環境等要素未能適應消費重心迅速下沉現狀。新舊兩力交接形成過空檔期,導致消費動力階段性不足。
高品質服務供給短缺
同樣在供給端出了問題,讓消費者“有錢沒處花”,甚至“有錢出去花”的,還有服務業。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中國老百姓對文體娛樂、旅遊、教育、餐飲、家政服務、醫療美容等服務消費需求日益旺盛,中國消費形態也由實物消費加快向服務消費轉變。根據中信證券發佈的一份研報,在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居住)佔比約為55%。
但與此同時,中國消費性服務業還存在有效供給不足、供給品質相對較低、供給呈結構性不平衡等突出問題。例如在健康服務領域,中國老齡協會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健康服務業産出佔總産出的比重為1.7%,而發達國家日本和美國的這一比例則分別為5.9%、6.7%。
於是,大量服務消費需求流向了國外。許多中國消費者願意飛去南韓割個雙眼皮,遠赴日本只為“壓馬路”逛吃,原因很簡單:這類成熟週到的服務體驗,既然國內買不到,只好用腳來投票。
購房貸款支出擠壓消費
儘管中國民眾收入在增加,但除了日常消費之外,大家需要操心和花錢的事兒還有不少。
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就指出,近年來房市投資過熱引起房貸規模大幅擴張,是造成居民消費增長跟不上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屋兼具消費品和投資品雙重屬性,在過去幾年樓市火熱的背景下,其投資作用更為突出。民生證券研究院數據顯示,大量資金涌入使金融機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2013年一季度的8.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升到2019年一季度的26.87萬億元,年均增速約21%,特別是在2015年至2016年間增速上升了1倍。
解運亮分析説,居民消費性支出統計並不包含購建房支出和自有住房虛擬租金。因此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購房貸款支出對居民消費性支出産生了擠出效應。
還能好好消費嗎?
隨著中國增長重心從外需轉向內需,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據測算,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明顯高於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如何“解放”被困住的居民消費潛力,就成為穩住這架主引擎的關鍵。
針對前文提到的消費環境和結構等方面不足,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方面接連推出各種措施加以改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花錢消費時更從容、更舒心。
服務消費配套不健全、高品質供給不足怎麼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指出,與商品消費在電腦上點點滑鼠就能完成不同,消費者購買服務消費時必須親臨現場體驗,這就需要更合適的假期制度以及更多休閒時間。
今年“五一”小長假由以往的3天加碼至4天,就為持續火爆的假日消費添了把柴。中國銀聯數據顯示,今年“五一”4天假日期間銀聯網路交易總金額達到1.29萬億元,相比去年“五一”假日日均增長42%。此外,目前多地還在探索實施週末2.5天小長假的政策措施。
與此同時,隨著多地大力發展“夜間經濟”, 多元夜間消費市場正在形成。以北京為例,官方推出13項具體舉措大力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包括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服務、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開發夜間旅遊消費“打卡”地、推出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等。打破“北京沒有夜生活”傳説的決心相當堅定。
供給側的改善,從投資數據上也可以看出端倪。上半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22.1%,教育行業投資增長18.9%,均明顯快於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不難發現,市場已逐漸認識到增加服務消費市場高品質供給的重要性。
覺得錢包還不夠豐滿,消費時底氣不足怎麼辦?
中國正不斷採取措施保障居民收入。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兩步稅改因素疊加累計新增減稅3077億元,每人平均累計減稅1340.5元,累計1.15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
個稅改革直接給老百姓錢包增重,居民消費能力有望隨之提升。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本次個稅改革最終可以擴大消費支出7176億元。
此外,樓市逐漸回歸常態,也部分“解放”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解運亮表示,在“房住不炒”原則下,房貸利率從2017年開始上升,2018 年全年共上升50個基點,使得房貸增速回到2014年水準,預計今年房市收緊大方向不變,房貸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會減弱,也有助於消費增長。
想第一時間買到全球最新最酷最炫商品怎麼辦?
在改善環境讓人們享受消費,加強收入保障讓人們能夠消費的同時,中國還通過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放力度,使民眾有更多消費選擇空間。
去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一個匯聚全球精品的開放平臺。據統計,首屆進博會期間,全球或中國大陸首發新産品、新技術或服務數量高達570余件。
還有不到四個月,第二屆進博會馬上又將開啟。據了解,目前招展工作已基本完成,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數量和面積上將超過首屆,企業商業展規劃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將設立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5個板塊,大量全球最新産品、新技術集中首發。正應了那句話,必有一款適合你。
總而言之,面對當前消費領域的一些階段性、結構性問題,隨著市場主動調整和官方持續推出針對性措施,中國總體消費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尚未兌現的消費潛力也有望隨之釋放。多家機構預計,今年中國消費市場總體將保持平穩增長。
或許用不了多久,正在猶豫的你“剁手”時將不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