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連綿細雨浸潤下的黔北大地,涼爽宜人。貴州遵義老城子尹路,臨街坐落著一幢二層磚木結構的老式別墅(見圖,遵義會議會址。本報記者金歆攝),門前車水馬龍,遊人如織。

這裡是遵義會議召開的地方。二樓會議室正中頂壁上懸挂著一盞荷葉邊蓋的洋油燈,東壁設置了一隻挂鐘和兩個壁櫃,西壁是一排玻璃窗,屋子中央陳列著一張板栗色的長方桌,四週圍著一圈折疊靠背椅。置身其中,84年前那場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重要會議,仿佛剛剛結束。

1935年1月,中央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此前,紅軍先後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以及長征初期的一連串失利。湘江戰役後,廣大指戰員對“左”傾錯誤的不滿和質疑到了頂點。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中心議題是討論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驗教訓。

在第一天的會議上,博古作主報告,周恩來作副報告。接著,張聞天邏輯嚴謹、系統全面地作了批評博古、李德錯誤路線的報告,為遵義會議徹底否定“左”傾軍事錯誤路線定下了基調。

據遵義市長征學學會副會長雷光仁介紹,與會人員的討論非常激烈。當時,張聞天的報告剛結束,毛澤東隨即作了長篇發言。他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決不在於客觀,而是由於博古、李德實行單純防禦路線,在戰略戰術上犯了一系列錯誤。

毛澤東的論述鞭辟入裏,一下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強烈共鳴。朱德、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等都相繼發言,支援毛澤東的意見,贊成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等的正確建議,主張由毛澤東指揮紅軍。

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最後會議作出四項重要決定:一是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是指定張聞天同志起草會議決議,委託政治局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去討論;三是政治局常委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四是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委託周恩來同志為黨內對於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隨後,中共中央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以周恩來為團長,負責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重大問題的會議,實際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